跟骨痛,又叫足跟痛、腳跟痛,在長期行走站立的過程中,跟骨受到各種方向的應力,引起跟骨周圍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墊退變以及跟骨內壓的改變,進而出現跟骨周圍疼痛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一、跟骨痛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多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為刺激性疼痛,並有周期性,休息後可得到緩解。 二、跟骨痛的治療 (1)非手術療法:中藥治療:膏藥療法。 局部封閉法:由於封閉針是激素類藥物,年輕女性慎用,會導致2-3個周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物理療法:理療,局部熱敷,醋離子透入療法。局部按摩以及熱水泡腳也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2)手術療法: ①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在跟骨內側作一切口,進入跟骨,將跟骨內側骨刺全部锉除。 ②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內側切口,達跟骨後,將跟骨內側鑽孔7~10個,效果達90%。 ③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過是一種破壞性手術,將跟骨胫後神經支和腓腸神經支切斷。 ④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三、跟骨痛的預防 不同病因引起的跟骨痛的預防措施不盡相同,但是總的預防原則是:注意休息,減輕足跟負荷、穿著舒適的鞋子,平足加用鞋墊,避免長期勞損重大負荷對跟骨及其周圍組織的損傷。具體有以下方法: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數由於跟骨外傷,長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發育階段應避免跑跳,尤其是高處跳下。在症狀早期應注意此點。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於勞損,跖腱膜炎,跟骨結節滑囊炎,脂肪墊變性引起。此期應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減輕足跟負荷。穿軟底、後跟部墊一軟而圓型墊,圓墊中央凹陷,高度約2~3厘米高,這樣使全身重心前移,減少足跟部受壓,減肥治療。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於足弓減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傾倒,則在長期行走時疼痛出現,故應在足底中央墊一軟墊,軟墊高度2~3厘米,並使內側高外側低,中央高前後側逐漸變平,呈斜坡狀。 3.類風濕性跟骨炎,應先用藥控制類風濕後,並在鞋內墊軟墊。 4.外傷性跟骨痛多由於石膏固定不當,在制做石膏時足底應用力將濕石膏向足心擠壓,以免因長時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時盡可能減少臥床時間,盡早下地步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