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李白的《蜀道難》中的詩句,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為什麼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山峰的低缺處飛過。我們常用的羌活,就出自以“蜀道難”著稱的四川。
了解羌活
頸痛顆粒用的藥材羌活就是產自四川的“蠶羌”。蠶羌是羌活的一種,其根莖為圓柱形或不規則塊狀,長4~13厘米,直徑0.6~2.5厘米。表面呈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蠶,習稱“蠶羌”。
羌活喜涼爽陰濕,多生長於海拔1700~4500米的林緣及灌叢內。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根莖及根。多於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干燥,切厚片。以根莖粗壯,有橫節如蠶形,表面棕色,斷面質緊密,香氣濃郁者為佳。
羌活的功效
羌活氣香,味微苦而辛,傳統上用於治療感冒頭痛和頸椎病頭痛。羌活含有大量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抗炎、抗過敏和解熱鎮痛作用。現代藥理試驗已經證實,羌活有止痛作用,對這兩種頭痛都有一定療效。
羌活所含的揮發油、香豆素類和有機酸類等成分,能治療因風寒濕外襲引起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以風寒濕疼痛上半身的為最佳。
羌活在頸痛顆粒組方中是使藥,不但能達到治療頸肩部疼痛,發散風寒作用,還有引經上行作用,類似於西藥的靶向治療作用。將三七、川芎等成份的活血化淤作用在羌活的上行引導下直達頸肩部,起到有效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