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頸椎病基礎預防第一課

頸椎病基礎預防第一課

  什麼症狀是頸椎病

  頸椎病症狀錯綜復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

  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頸椎病基礎預防第一課

  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

  正因為頸椎病症狀的復雜性、多樣性,加上認識的模糊,本病經常與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或內科疾病相混淆,從而延誤診治。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治療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尤其是手術療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目前除各大醫院外,少數二級醫院也已逐步開展頸椎病手術治療的探索。

  頸椎病有哪些類型

  頸椎病的分型很多,有按西醫分型的,也有按中醫分型的。傳統上將之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

  (1)頸型:即局部型,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

  (2)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者,又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3)脊髓型:頸椎間盤遲行性改變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又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中央型的發病是以上肢開始,向下肢發展;周圍型的發病是以下肢開始,向上肢發展。此兩型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4)椎動脈型: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

  (5)交感神經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

  (6)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等。

  哪些頸椎病需手術

  頸椎病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說到手術治療,不可等閒視之。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聯系的關卡--頭部以外的感覺,均須經過頸脊髓才能上傳,而大腦指揮軀體運動,同樣無法超越頸脊髓。所以,頸椎病多采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但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脊髓性頸椎病,頸脊髓受到增生骨贅、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作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有頸以下身體癱瘓,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必須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時間拖長,受壓神經變性,恢復困難。

  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性眩暈或猝倒症狀反復發作,經血管造影明確椎動脈受壓部位和程度,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可考慮手術。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准確,可酌情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手術效果較差,手術治療應慎重。

  為什麼會得頸椎病

  1。年齡因素: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頸椎病基礎預防第一課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頸椎病的防治

  老年人頸椎長骨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生理現象。有人統計,40歲以上的正常人60%有頸椎骨增生,到60歲幾乎100%有骨增生。有的症狀明顯,有的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

  因此,不要一發現頸椎有骨刺就很擔心,何況,即便有了症狀,也不單純是因骨增生引起的,一般都還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勞累、精神緊張、感冒以及平時頸部缺乏鍛煉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絕大多數患者,骨刺雖未消失,但症狀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轉。

  (一)康復操

  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3。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4。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5。頸項爭力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10次。

  6。搖頭晃腦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7。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

  9。雙手托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10。放眼觀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收操。

  (二)日常保健

  1。情緒穩定、勞逸結合,注意頸部鍛煉。

  2。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仰頭看電視。

  3。選擇適當的枕頭,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為宜。

  4。保持頭頸正確姿勢。

  5。防止各種外傷事故,尤其是經常進行體力勞動者,要注意休息,以減輕頸部的疲勞。

  (三)飲食調養法

  1。豆漿適量,粳米60克,冰糖適量。以豆漿代水與粳米煮粥,粥好後入冰糖煮1-2沸即可,經常食用。

  2。鮮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減半),煮湯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大朵玉蘭花3-6克,開水泡代茶。或鮮葉12-18克水煎服。

  4。蜜糖2湯匙,開水沖服,每日2-3次。對高血壓兼便秘者最佳。

  5。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鍋內溶化,每餐飯後飲1湯匙。若患者兼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不宜服此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