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肩周炎針灸診療技術

肩周炎針灸診療技術

  一、中醫病因病機

  五旬之人,正氣不足,營衛漸虛,筋骨衰頹,復因局部感受風寒,或勞累閃挫,或習慣偏側而臥,筋脈受到長期壓迫,遂致氣血阻滯而成肩痛。肩痛日久,由於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氣血瘀滯以致患處發生腫脹粘連,最終關節僵直,肩臂不能舉動。

  二、臨床表現

  肩周炎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功能活動尚可;後期則以肩部功能障礙為主,疼痛反而減輕。

  初病時單側或雙側肩部酸痛,並可向頸部和整個上肢放射,日輕夜重,患肢畏風寒,手指麻脹。肩關節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舉、外旋、後伸等動作均受限制。病情遷延日久,常可因寒濕凝滯、氣血痺阻導致肩部肌肉萎縮而疼痛反而減輕。

肩周炎針灸診療技術

  可將本病分為三期:

  (1)急性期:病期約1個月左右,亦可延續2~3個月。本期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是由於疼痛引起的肌肉痙攣,韌帶、關節囊攣縮所致,但肩關節本身尚能有相當范圍的活動度。

  (2)粘連期:病期約2~3個月,本期患者疼痛症狀已明顯減輕,其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肩關節因肩周軟組織廣泛粘連,活動范圍極小,外展及前屈運動時,肩胛骨隨之擺動而出現聳肩現象。

  (3)緩解期:為本症的恢復期或治愈過程。本期患者隨疼痛的消減,肩關節的攣縮、粘連逐漸消除而恢復正常功能。

  三、辨證分型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部疼痛為主,後伸疼痛加劇者,證屬太陰經證;以肩外側肩髃、肩髎處疼痛為主,三角肌壓痛,外展疼痛加劇者,證屬陽明、少陽經證;以肩後側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痛加劇,證屬太陽經證。

  四、治療

  (一)基本治療

  [治則]舒筋通絡,行氣活血。

  [處方]肩髃、肩前、肩貞、阿是穴、陽陵泉、中平穴(足三裡下1寸)

  [加減]證屬太陰經者加尺澤、陰陵泉;證屬陽明、少陽經者加手三裡、外關;證屬太陽經者加後溪、大杼、昆侖;痛在陽明、太陽配條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貞要把握好針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內斜刺、深刺;陽陵泉深刺或透向陰陵泉;條口透承山可用強刺激;局部畏寒發涼可加灸;肩部針後還可加拔火罐並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規針刺。凡在遠端穴位行針時,均令患者活動肩部。

肩周炎針灸診療技術

  (二)其他療法

  1.芒針

  [取穴]肩髃透極泉、肩貞透極泉、條口透承山等

  [操作]讓病人坐位肩平舉,深刺肩髃穴,肩不能抬舉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舉。條口透承山時,邊行針邊令病人活動患肢,動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過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絡拔罐

  [取穴]阿是穴

  [操作]對肩部腫脹疼痛明顯而瘀阻淺表者,可用皮膚針中、強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膚微微滲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較深者,可用三稜針點刺2~3針,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絡通。每周治療兩次。

  3.耳針

  [取穴]肩、肩關節、鎖骨、神門、對應點等穴

  [操作]每次選3~4穴,毫針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2~3天更換一次。

  4.電針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關等穴

  [操作]每次選擇1~2組腧穴,接通電針儀,早期用連續波,後期用斷續波強刺10~15分鐘。每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阿是穴

  [操作]在肩部穴位注射當歸、川芎、元胡、紅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每穴每次0.5毫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