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跟骨骨折治療的進展

跟骨骨折治療的進展

  跟骨骨折的治療在目前仍存在爭議,2014 年 10 月的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雜志刊登了 4 篇跟骨關節內移位性骨折的治療優秀文章,所有作者均認為對於移位性跟骨關節內骨折仍需進行進一步的高質量研究來尋找最佳的治療方案。期刊編輯部足踝方面的編輯 Stefan Rammelt 隨刊進行了述評,現編譯如下。

  Sanders13 治療了 93 例患者 108 例跟骨關節內骨折,隨訪時間高達 10 年至 21 年,對下一步的研究具有裡程碑的意義。Sanders 在 1992 年提出了跟骨骨折的分類,易於使用,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跟骨骨折分類,已被證明該分類對骨折愈合預後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跟骨骨折治療的進展

  Sanders 的長期隨訪研究表明 III 型跟骨骨折後期需要進行踝關節融合的幾率是 II 型骨折的 4 倍,同時跟骨骨折得到復位以後的位置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無需使用鎖定鋼板或進行植骨。Stefan Rammelt 編輯完全贊同 Sanders 的結論:如果沒有出現距下關節炎,骨折解剖復位(關節面優先)只會輕微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而創傷導致關節面嚴重粉碎的患者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距下關節炎。

  Buckley3 等人采用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治療 IV 型跟骨骨折。在過去的幾年裡,Buckley 和不同的學者合作進行了多項隨機對照研究,一直試圖尋找最佳的治療證據。在這次研究中 Buckley 發 現對於嚴重粉碎的跟骨骨折,單純的切開復位內固定和切開復位內固定加一期距下關節融合的治療效果並無顯著差異。但是作者同時承認對於IV型跟骨骨折進行一 期距下融合時愈合更快,可以更早的重返工作而避免二期進行融合。在他們的研究中,17例被隨機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進行了二期距下關節融 合。

  Ågren1 等人進行了一項多中心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隨訪時間 8-12 年。他們早期的研究發現對於移位性跟骨關節內骨折手術和非手術的療效差異並不明顯,得到的回應也是褒貶不一。骨科醫生隨機方案的設計降低了研究結論的可信性。Ibrahim 進行的隨機對照研究就是“證據陷阱”的典型例子。他們采用跗骨窦入路克氏針固定治療跟骨骨折,不追求解剖復位關節面,將該類型手術患者與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對比。這種不追求解剖復位關節面的手術方法和隨機對照研究在今天不應被鼓勵。

  Ågren 的研究發現參與手術治療的骨科醫生會影響患者的預後。將他們的患者按照臨床結果是否優良重新分組,結果發現:手術治療、 術後較好的 Böhler’s 角和關節面、輕體力勞動、無傷害保險在療效為優的患者中更為常見。該研究結果證實了 Buckley 的研究,Buckley 發現對於以下亞組人群手術治療的效果更好,主要包括:女性、年輕患者、輕體力勞動患者、沒有工傷賠償要求的患者、較大的 Böhler’s 角患者、以及術後 CT 骨折解剖復位的患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Ågren 和 Buckley 的研究給骨科醫生選擇手術患者提供了某種意義上的真正指南,再次證實重建跟骨外形和關節面平整的重要性,不應根據早期的幾項隨機對照研究以及 meta 分析的空洞結論來選擇是否手術。

  當使用擴大的切開手術方法處理移位性跟骨關節內骨折時,傷口的並發症始終是個難題。Sivakumar15 研究發現微創的固定方式可以明顯降低軟組織並發症的風險,尤其適用於並不那麼粉碎的跟骨骨折(如 II 型骨折)。從 2002 年開始,就有學者報道使用距下關節鏡輔助進行經皮解剖復位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具有明顯優勢。Sivakumar 治療的 9 例患者隨訪 14 個月,感染率為 0,而且功能評分為優良,而其他的經皮復位技術常常需要進行牽引。

跟骨骨折治療的進展

  Sivakumar 並未對之前使用關節鏡輔助技術治療跟骨移位性關機內骨折的研究進行討論,這些研究納入了 13 至 24 例患者隨訪 1 至 10 年,一半的患者可以取得優良療效。Stefan Rammelt 編輯同樣認為選擇合適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是成功的關鍵。不加選擇的使用某一治療方式(非手術、微創、切開手術)來治療所有類型的跟骨骨折毫無疑問會給某些患者帶來傷害和不良後果。

  Stefan Rammelt 編輯相信此期 JOT 雜志中的這四篇文章可以為骨科醫生針對具體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法提供很好的參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