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治療扁平足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治療扁平足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對大多數扁平足病人,其治療方法主要是進行足內、外在肌功能鍛煉為主;只有少數患者,而且多為後天性扁平足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不能改善病情,才考慮用手術的方法治療。

  治療扁平足的手術方法有哪些?目前治療扁平足常用的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關節融合術

  盡管用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加上外側柱延長術、選擇性軟組織重建術治療扁平足畸形的短期效果很好,但長期效果還是不夠令人滿意。關節融合術仍是治療扁平足畸形的主要術式,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比較好。手術後27個月時,X光片顯示扁平足畸形矯正的效果很好,疼痛等症狀也消失了。

  2、外側柱延長術

  外側柱延長術也是一種跟骨截骨術,手術時將部分跟骨表面的關節軟骨截掉,然後再在髂骨上取10~15毫米的骨頭並將其固定在外側柱而使得外側柱延長。外側柱延長術可以改善腳前部和腳後跟向外撇的畸形改變,同時可以恢復內側足弓的高度,保護腳底韌帶在負重時免受損傷。

  3、趾長屈肌腱轉移術

  常用來轉移的是趾長屈肌腱,手術時將趾長屈肌腱在合適的地方剪斷,然後將一端縫在另外一條名為拇長屈肌腱的肌腱上,再在舟骨結節上鑽一個垂直的小孔,另一端就從足底穿過這個小孔並縫到趾長屈肌腱自身上或縫到舟骨結節四周的軟組織上。這種手術雖然不能改變足底扁平的畸形,但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並增強足部內翻的肌力。

  4、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

  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是將外翻的腳後跟在跟骨後部截骨並移至小腿負重軸下面融合固定。手術時在腳後跟的外下方、跟骨結節的外側,以垂直於腳底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將跟骨結節部截下,然後用兩枚螺紋釘將截下的跟骨結節,在垂直於截骨平面稍偏向外側的方向固定到跟骨上。這種手術可以矯正腳後跟向外撇的畸形,從而減輕了因腳後跟外撇而給跟腱造成的壓力,可明顯減輕臨床症狀。

  輕、中型扁平足患者的治療

  目前,扁平足輕、中型無症狀者通常不需要治療,只需采取被動或主動牽伸小腿三頭肌、緩解因該肌痙攣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適。穿鞋底後內側加厚0.3~0.6cm的Thomas矯形鞋,以減輕或消除疼痛和不適。

  重型扁平足患者的治療

  重型扁平足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其手術治療的注意要點如下:

  ①經足內側縱切口,顯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後肌腱;

  ②從其點處切斷胫前、胫後肌腱,跟舟跖側韌帶,並在距、舟、楔骨的內側,掀起一條由前向後的關節囊,韌帶瓣,注意在該瓣深面保留一薄層骨片。

  ③切除舟、楔關節軟骨,從舟、楔的跖側向背側分別鑽一骨孔,兩者在背側的深面相匯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腸線或尼龍線固定舟楔關節在矯正的位置上;

  ④緊縮縫合關節囊、韌帶瓣及跖舟跖側韌帶後,再把胫前、胫後肌腱斷端編織縫合在一起,從舟骨所預制骨孔的跖側,把胫前胫後肌腱向背側牽拉,並縫合固定到足背側的骨膜上;

  ⑤術後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術後初期可有過度矯正的現象,但負重行走3~4周可逐漸消失。

  四個動作讓疾病“止”於足下

  這些動作每個至少做1分鐘,每天做3次以上,即可見效:

  動作1、繃直雙腿

  面對牆壁,席地而坐,雙腳抵住牆面,雙腿繃直,拉伸小腿肌肉和腘繩肌腱(通常穿高跟鞋會導致這些肌肉的緊張)。做此動作時,可以在屁股下墊個枕頭,拉伸時上身可適當前傾。

治療扁平足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動作2、放松腳趾

  右腿向前跨步,左腿腳趾碰地,感覺腳背拉伸,保持1分鐘,然後換右腿。

  動作3、五指分腳趾

  坐在椅子上,翹起左腿,腳踝架在右大腿上,將左手手指依次插入腳趾縫,盡量將腳趾分開。注意保持動作。然後,換另外一側,重復同樣上述操作。

  動作4、靠牆V字拉伸

  躺在地板上,架起雙腿,讓雙腳腳跟靠在牆壁上,雙腿呈V字型分開,臀部與牆壁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離,感覺大腿內側肌肉的拉伸。大腿內側肌肉過緊會導致足弓受壓過大,並由此造成腳疼。而該動作不僅能緩解大腿內側肌肉緊張,還有助於抬高腿部,防止腫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