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關節會出現退行性變化,髋關節也不例外。不少老人由於髋關節退行性變、髋關節炎以及股骨頭壞死等問題,會出現髋部的疼痛不適。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副主任林國華教授認為,“居髎穴”對於治療上述疾病、改善髋部不適是有幫助的。
林國華教授介紹,居髎穴位於髋關節部,屬足少陽膽經,也是陽跷脈及足少陽之交會穴。髋關節外側部位為足少陽膽經循行之處,中醫認為“少陽為樞”、“主骨所生病”,因此能利於關節,維持正常的關節活動。而髋關節跟陽跷脈也息息相關,當氣血虛衰、跷脈失養,則見腿腹肌削、痿痺無力。因此,刺激居髎穴可以疏通少陽經及陽跷脈的氣血,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股骨頭壞死、髋關節炎、髋關節退行性變等引起的腰髋疼痛、活動不利等病症。
另外,股骨頭壞死患者多伴腎虛寒濕,出現腰髋關節及下肢畏寒肢冷現象,臨床上可配合艾灸腎俞、環跳、委中等穴位,以加強補腎填精、溫經袪寒之效。
按揉法:患者取正坐位,先用同側掌根揉按居髎穴至微熱發紅,再以拇指指關節或肘尖著力於穴位上點按,力度由輕至重,以產生酸、麻、脹或下肢放射感為度。隨後用掌揉法放松,反復操作,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最後兩手握拳輕快叩打髋關節兩側作結束。操作約10分鐘,每天一兩次。
艾灸法:患者取側臥位。艾條點燃後放於居髎穴上方,距離皮膚兩三厘米進行熏灸,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兩側交替進行,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一兩次。
有髋關節不適的患者可做減負式運動,如騎自行車、游泳等,但在急性進展期則宜臥床,避免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