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聽著好嚇人。

  所謂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意思就是指骨折後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患者去世。現實生活中,除了少數嚴重的創傷,骨折很少導致患者直接的死亡。這裡所說的人生最後一次骨折一般特指容易導致老年人死亡的髋部骨折。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常見的有兩種:一個是股骨頸骨折,一個是股骨轉子間骨折。

  為什麼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會要了患者的命?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手術風險竟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

  手術,是患者最害怕的,但是,這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

  雖然我們作為醫生,不管割包皮還是切個脂肪瘤,都會給患者認真仔細地講個半天:各種風險,各種並發症,甚至連麻醉藥過敏這種比中五百萬大獎的概率還要低的事情都要說到。

  對於各種髒器都在走下坡路的老年人,我們更是慎之又慎。

  看到這兒,您是不是會說,手術風險太高了,老人家還是不要手術了,保守治療吧。

  保守治療真的好嗎?

  根據國內外臨床統計,老年人的髋部骨折,一年後的生存率大概是 50%,也就是說,骨折一年後,有一半的老年人會永遠離開。

  通俗地說,200 個髋部骨折的老年人,100 個做手術,100 個不做手術。

  一年後,總共大約只有 100 個老年人可以幸福地沐浴在陽光下。而去世的 100 個老年人中,只有少數患者是因為麻醉、手術及其相關的並發症去世,大多數死亡的病例,是因為采用了保守治療。

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怎麼樣?真相是不是難以置信!

  為什麼保守治療比手術治療更危險?

  最常見的是肺部感染。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肺部感染,也就是肺炎。

  想不通?肺部感染也會死人?想一想每次流感爆發,都會有那麼多人犧牲,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接受這個現實了。

  重點是為什麼會有肺部感染,好好的人,為什麼骨折後就會出現肺部感染?

  簡單地說,但凡老年人臥床,尤其是長期臥床,肺部的分泌物(就是痰)無法順利排出,時間一長,積在肺部的分泌物非常容易導致肺部感染。說到這兒,您是不是明白了?

  做了手術之後,雖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早期下地活動,但是起碼術後所有的病人都可以在病床上輕松地翻身或者坐起來吃飯。這些病床上的活動雖然簡單,卻可以有效促進肺部分泌物排出。通俗地說,就是痰更容易吐出來了。

  而保守治療的病人,由於沒有做手術,骨折部位稍有活動就會有劇烈的疼痛。無論翻身還是坐起來吃飯,都會因為疼痛顯得特別困難。顯而易見,經過手術治療的病人,排痰容易,肺炎發生率更低,死亡率也就下來了。

  最凶險的是血栓。

  骨折出血多,加上手術出血,失血量往往都比較大。那麼問題來了,手術後是不是要應用一些止血藥?什麼?要用止血藥?恭喜你,答錯了!是的,術後用的是抗凝的藥物,而不是止血藥。

  以前包括骨科大夫在內的手術大夫,也在術後用的是止血藥。後來,逐步發現一些病人在手術後的某個時間點,甚至馬上就要出院了,卻莫名其妙地犧牲了,起病急,症狀重,甚至都沒有搶救的機會。經過包括屍體解剖在內的研究分析,發現這些病人的死亡是由於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堵在肺部血管引發的致命性肺栓塞所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發生,原因非常復雜。

  簡單地說,為了預防這樣的事情發生,除了應用一些抗凝藥物外,病人的下肢最好能多活動。和前面提到的原因相同,手術治療的病人術後下肢活動自由,肺栓塞發生的概率也明顯降低。

  最不用解釋的是褥瘡。

  長期臥床引發的壓瘡,也就是褥瘡,可以由於創面感染導致病人死亡是不是就不用太多的解釋了。

  小結

  類似的因素比較多,也比較復雜。

  總的來說,病人如果可以早期活動雙側下肢,能下地最好,即便不能下地,在病床上活動也很好,就可以明顯降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

  總而言之,雖然老年人髋部骨折很有可能是老年人人生中最後一次骨折,但是如果選擇對了合適的治療方案,重新下地走路將不只是單純的夢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