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跌倒受傷的老人不願意接受康復治療,或受到家人的“過度保護”,行動減少,這其實會增加他們再次跌倒的風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最近報道,新加坡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院不久前針對老人跌倒問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因跌倒到醫院急診部門求治的年長病患中,約三成骨折或失血,傷勢較嚴重,必須住院治療。而根據參與調查的新加坡中央醫院過去的記錄,只有約兩成跌倒病人遵循醫囑,接受醫院的物理治療。病人不做康復治療的最常見原因,是怕麻煩或擔心費用高。
調查也顯示,有經歷過跌倒的年長者之後行動明顯減少,接受調查的1056名年滿70歲的病人中,每人每天平均行走約1000步,比同齡者每天正常行動量6000步少很多。
負責這項研究的馬察教授說,康復障礙是病人覺得麻煩,而物理治療師提供登門服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馬察指出,病人認為物理治療費昂貴,若看不到康復的價值,推廣起來就很具挑戰。他說,有些方法如利用科技進行遠程物理治療或讓社區醫療人員提供服務,都能降低服務費用。
同時,也要讓病人及家屬了解,再次跌倒的治療費遠高於康復治療的費用,例如在美國,跌倒治療包括急診、住院等可花費高達1萬美元。
這項研究的另一學者陳慧明副教授說,一些西方國家如美國的年長者跌倒後,通常對恢復活動能力,保持獨立生活態度積極,因此接受物理治療的人數比較多,但在有些國家,很多看護者是家人,擔心長輩再跌倒,因此限制長輩的行動。這實際上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成為惡性循環的開始。有些老人還會因此出現抑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