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關於頸椎病 >> 頸椎病針刀治療要點和入路層次

頸椎病針刀治療要點和入路層次

  頸椎病針刀治療要點:

  (一)、肌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頸固定肌群(頭、頸夾肌、頭、頸半棘肌)。用針刀斜刺術效果好,且安全無痛。

  (二)、動脈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環枕後膜,C2關節囊;

  (三)、神經根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項韌帶及頸背筋膜等;

  (四)、脊髓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頸固定肌群、項韌帶、某一壓迫節段關節囊、並輔以動態牽引、營養神經藥、擴血管藥;

  (五)、交感型頸椎病:針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針刀觸激星狀神經節。

  (六)、肩胛提肌、C2棘突旁是頸椎病治療最常用點,該處成人80%以上均有損傷(側臥不用枕為最佳治療姿勢);

  (七)、針刀治療頸椎病功用應該占70%,而手法整脊,適當用藥占30%,針刀醫師必須學會整脊術;

  (八)、不要忽視頸椎保健枕、兩側聳肩睡和頸椎保健操的三大要點,因為預防頸椎再損傷比治療更重要。

頸椎病針刀治療要點和入路層次

  頸椎針刀入路要點:

  1.棘突正中:碰到堅韌的項韌帶即切刺,不一定到骨面,可橫切。

  2.棘突旁:後正中線旁開1.5-2.0cm,多為斜方肌、頭夾肌、橫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損傷點。斜向內側朝棘突旁骨面方向切刺,或垂直於椎板、關節突骨面逐層切刺,不強求到骨面,落空感即止。

  3.關節突:後正中線旁開3-5cm,頸部肌肉最薄弱處,針刀與關節突骨面垂直逐層切刺,先松解淺層的肌筋膜,再達關節突骨面,松解關節囊、並可沿關節突的骨面向內外鏟切。

  頸椎椎板之間的間隙較大,而位於椎板外側的關節突呈疊瓦狀排列,並呈一與皮膚平行的弧面,上下關節突有關節囊連接,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時,此處肌肉較薄,很容易觸及關節突骨面。所以從關節突的弧面進針既能輕易到達關節突骨面,又不易進入椎管。

  4.橫突後結節:在環狀軟骨水平,胸鎖乳突肌後後緣可扪及C6橫突後結節,從乳突至C6橫突做一連線,在此連線上,從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頸椎的橫突後結節。側位,針刀與橫突尖骨面垂直逐層切刺。

  5.橫突前結節:橫突後結節往前約1.5cm處,大都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側位或仰位,針刀與橫突尖骨面垂直逐層切刺。

  注意:橫突前、後結節均應逐一摸清定准,進皮後先逐層切刺肌筋膜,再探索輕擺進針達橫突骨面後小幅度切刺,刀口線始終與人體縱軸平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