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骨關節炎只是單純的關節發炎,所以只要保護好關節就行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全身變化對關節帶來的影響。據統計,在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骨關節炎患者有肥胖問題。由此可見,體重對於關節健康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考察指標。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緩慢發展的關節退行性疾病。正如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人在中年以後由於神經活動會逐漸減弱,肌肉功能逐漸減退,神經和肌肉活動協調能力逐漸降低。這些改變使得關節活動的生物力學改變,導致關節及其周圍結構過度使用,容易引起關節損傷。此外,絕經期前後女性也易發生骨關節炎,這可能與性激素失衡有關。
但其實,關節炎的發生還有一個不被大眾所熟知的誘因,那就是肥胖。由於肥胖會加重關節面的負擔,改變人體姿勢、步態及運動模式。進而加速關節結構磨損、老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並發症間接影響關節。所以大多數肥胖者都較容易發生膝、脊柱和足部關節的骨性關節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減少人體的壓力來減輕關節的負擔呢?有研究顯示,減輕自身體重10%的骨關節炎患者,其行為能力會得到中等水平甚至較高水平的提高。因此,適當的健康減肥可以緩解關節炎引發的疼痛和肢體障礙等症狀,還對治愈關節炎有著積極的作用。
除了通過減肥來緩解關節炎的疼痛之外,治療骨關節炎的方法還有許多。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對於不需要或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來說,一般以綜合治療緩解疼痛。其中最應引起我們重視的就是常被大眾忽略的功能鍛煉,因為針對性的關節周圍肌肉協調運動和肌力增強可以加強關節穩定、減輕關節疼痛、保持或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但要注意的是,功能鍛煉最好在專業醫師和康復治療師督導下進行,以免加劇疼痛或無效鍛煉。除此之外,在病痛的關節周圍進行推拿、針灸和小針刀治療也可起到減輕疼痛,增加關節靈活性的作用。
當然,要避免這一切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積極預防關節炎的發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姿勢,恢復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順應性,糾正關節不良應力,避免機械性損傷,如行走時使用手杖、護膝、楔形鞋墊或其他輔助器具以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其次則是在能力耐受限度內每日適量步行,但要避免跑步和球類等劇烈體育活動。最後就是做好對關節部位的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