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性關節炎是生活中很多老太太常患的一種疾病,尤其是那些較胖的老太太,更容易患上此病。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腿先衰。上了年紀的女性一定要注意體重的變化,減少患上膝骨性關節炎的幾率。治療膝關節炎,可通過常規的手術方法,也可選用中醫推拿等治療方式。
膝關節炎的易感人群介紹
膝骨性關節炎的常見人群可以形象地概括為——“胖老太太”,即肥胖者、老年人和女性。
肥胖是膝骨性關節炎的誘發因素,因為一個已經磨損的膝關節再加上重量負荷,當然就更容易發生破壞。有研究證實,身體過重和下肢骨性關節炎的程度成正比。在居民中的調查也發現,肥胖人的骨性關節炎發病率明顯增加。
正常膝關節的負重力線應該是通過膝關節的中心軸,將壓力傳導到下肢的胫骨平台。肥胖的人,較大的體重增加了膝關節的負荷,就好像扛著一口袋米在走路,膝關節單位面積內的骨小梁壓力增高,天長日久,就可以發生軟骨磨損、骨質增生以及軟骨下骨的硬化現象。所以,為了保護膝關節,也要瘦身減肥。
膝關節就是人體上的“軸承”,關節處的骨骼並不直接接觸,而是隔著兩層白色的、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關節保護墊,醫學上叫做“關節軟骨”,它的作用就是保護關節,緩沖壓力。年輕力壯的時候,渾身關節潤滑自如,富有彈性,可以承受較強的沖擊和劇烈的運動。但是,關節也有壽命,關節壽命的決定因素就是關節軟骨。
25歲時骨關節的靈活性達到高峰,接下來骨關節開始退化,一年不如一年,軟骨逐漸變性老化,越來越不結實了。這種生理現象叫做骨關節退行性改變,漸漸地軟骨彈性降低了,關節潤滑減少了,骨質增生增多了。
人到老年,關節經過幾十年磨損,關節軟骨變黃,表面粗糙了,導致彈性降低,抗壓性減弱,甚至出現大小不一的破洞,以至於膝關節一活動,關節處的骨骼直接發生摩擦,局部骨質增生,引發膝關節疼痛、腫脹、變性等多種症狀。
絕經以後的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細胞過於活躍,骨礦含量減少,這是絕經後發生骨質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中老年人骨量減少,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生理機能衰退的一個特征。40歲以後,人體每年以0.25%—1%的速度丟失骨質。
男性的丟失速度直到老年幾乎不變,而女性從將要絕經開始,骨丟失速度加快,約為2%—3%,甚至達到5%,這種丟失率可以持續5—10年,尤其在絕經後3年內骨量丟失速度最快。女性一生中大約丟失35%的密質骨和50%的松質骨。
4個針灸方法可以治療膝關節炎
(1)針刺療法
取陽陵泉、陰陵泉、鶴頂、膝下(膑韌帶正中)、梁丘、血海、足三裡。以2寸毫針從陽陵泉向陰陵泉方向透刺,膝下、鶴頂用1寸毫針刺人0.3—0.5寸,余穴用1.5寸毫針直刺1寸左右。均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艾灸療法
取足三裡、內膝眼、陽關、陽陵泉、陰陵泉。用艾條懸灸,每次選2—3穴,每穴灸治20—3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患者覺溫度舒適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耳針療法
取膝、神門、交感。采用毫針強刺激,待耳部發紅發熱,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采用壓丸法,每次選取雙側耳穴,按壓至有痛、脹、熱感,並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4-5次,每次2—3分鐘,5-7日更換1次。
(4)穴位注射療法
取足三裡、陽陵泉、梁丘、血海、陰陵泉。每次選用2—3個穴位,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當歸注射液或尋骨風注射液,用5號針頭快速刺入所選穴內,略作提插,待有針感時回抽無血,則注入藥液。每穴1毫升,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
膝關節炎的日常護理要點介紹
(1)及時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減少負重,注重防止對膝關節的進一步磨損,避免長時間頻繁上下樓、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避免跌打扭傷。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至6倍,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