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症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結構稀疏、骨的力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主要症狀的全身性骨病。其表現為:患者有腰背痛、肌肉痛、肋間神經痛、抽筋,以及自我感覺無力、身高短縮,甚至駝背等。發生骨質疏松後單靠補鈣是不夠的。
婦女35歲以後就會出現骨鈣丟失。絕經後丟失加速,每年達9%,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過早絕經、卵巢切除和長期用激素類藥物等,骨鈣丟失會更快。但有些人補鈣多年卻仍然缺鈣,其原因主要是:
鈣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腸上部且需要活性維生素D_3來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使鈣沉積於骨骼之中。骨質疏松者中不少是由於雌激素明顯減少,使鈣易從骨組織中釋放出來。男性50歲後睾丸機能逐漸減退,雄激素分泌減少,也會因骨轉換不平衡使骨質迅速丟失,這些都需要通過阿法骨化醇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_3,才能幫助小腸主動吸收鈣,沉積在骨骼中。有些人骨骼中的破骨細胞活性增強,使得骨流失超過骨的形成,也就是鈣從尿中流失,這些人就要通過阿侖磷酸鈉來抑制破骨細胞,減少骨丟失,才能改善骨質疏松症症狀。因此,骨質疏松症患者,要找專科醫生作檢查,針對性用藥和補鈣,才能有效。
另外,平時應多食含鈣的食物,牛奶、雞蛋、小魚、小蝦、豆制品、綠葉蔬菜等。少食菠菜、竹筍或含有脂肪酸的肥肉等,以免與鈣結合為難溶性的鹽而降低補鈣效果。另外,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照射足夠陽光,也可使皮膚中7-脫氫膽醇轉化成維生素D_3,有利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