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的病理基礎和主要原因,頸部慢性勞損及外傷是本病常見的誘發因素。
本病的發生,多因年老體質漸衰,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骨骼失充,筋失榮養,筋骨懈惰、引起頸椎間盤退變,黃韌帶肥厚、變性,骨質增生等改變。從而導致經脈阻滯,氣血不暢,經氣不利而發為頸椎病。
[臨床常見證型]
1、頸型頸椎病
症見:呈慢性發病,頸部酸、痛、脹及不適,頸部活動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可有上肢肌力減弱或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頸椎擠壓試驗陽性。
2、神經根型頸椎病
症見:典型的根性痛症狀,疼痛以刺痛為主(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一致),雙上肢麻木,頸部、肩部、手臂部放射等。壓頂試驗與上肢牽拉試驗多為陽性。
3、脊髓型頸椎病
症見:脊髓受壓而出現錐體束征,如手足乏力、下肢發緊、步態不穩,手動作笨拙,出現病理性神經反射等。X線片多顯示椎管矢狀徑狹窄。
4、椎動脈型頸椎病
症見:偏頭痛,耳鳴,聽力減退,眩暈,頸部旋轉時可誘發或加重;記憶力減退,視力障礙,卒倒等椎-基底動脈缺血症,以眩暈為主。
家庭療法
1.自行恢復治療:
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健康或是大幅度緩解症狀。
2.自我運動治療: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①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③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頸椎病。
④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⑤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⑥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⑦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⑧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⑨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