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是一名辦公室文員,最近常感覺右手腕關節疼痛和酸脹,時常會出現手指麻木和握鼠標無力等現象,並常常在入睡後數小時內因出現手指麻木而致醒,後被診斷為腕管綜合征,俗稱“鼠標手”。醫生告訴記者,“鼠標手”並非單純使用鼠標所致,手和腕部長時間保持同一動作時,也容易出現這一病症。不少人誤認為這是小病,長期置之不理,殊不知很可能導致手部肌肉萎縮,嚴重時會發展為永久性活動不便。
“鼠標手”非單純使用鼠標所致
腕管綜合征在病變的初期表現為正中神經的水腫和充血,逐漸由於壓迫性缺血而造成神經內的纖維化,神經軸突壓縮和髓磷脂鞘的消失,最後神經組織轉為纖維組織,其神經內管消失並被膠原組織代替,成為不可逆的改變。
腕管綜合征是傷病在手及腕部的症狀表現,不少人以為是用鼠標產生的,因此稱之為“鼠標手”,其實並不正確,使用鼠標不當只是誘發腕管綜合征的一個因素,只要是手部和腕部勞動時,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動作或姿勢,都容易出現這一症狀。
腕管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是手指和手掌麻木,正中神經受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燒灼樣痛,白天勞動後夜間加劇,猛烈甩手後可減輕。麻木主要在食指,其次是中指、拇指和無名指,叩擊掌部中心或掌根部腕管處都可引起手指麻木。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甚至有提物時突然失手的狀況。少數患者可出現魚際肌萎縮、麻痺,拇指處於手掌的一側不能轉動。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導致神經受損、手部肌肉萎縮。
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5倍
用腕過度勞動者,如計算機操作人員、扶拐杖走路的殘疾人,手指及腕關節在日常生活中反復屈伸,成為腕管綜合征的高發人群。此外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等職業人群都可能患此種病,30至50歲年齡段的辦公室女性更易患此病症,發病率女性為男性的5倍,白偉傑表示,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腕管綜合征看似小病,但越早治療越易根治,延誤治療不僅錯失治療良機,嚴重者甚至有可能發展成永久性活動不便。不少人將腕管綜合征歸咎於肌肉勞累或勞損,認為休息便能緩解,其實不然,長期置之不理,會導致肌肉的萎縮,病症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白偉傑表示,腕管綜合征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或不適,手部時常感覺到刺痛、麻木、冷,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夜間疼痛往往會更加厲害,疼痛往往遷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到醫院檢查。
物理治療比藥物治療效果好
醫生透露,不少腕管綜合征患者嘗試藥物治療後並未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以嘗試一下物理治療。目前一種叫“神經松動術”的物理治療法效果頗顯著。
據悉,神經松動術是一項高級徒手物理治療技術,對神經卡壓或其它神經粘連征兆的患者有確切的治療效果。當人體軀干或四肢在做屈曲、伸展等活動時,相應的中樞和周圍神經會隨著軀干和肢體的活動方向出現延展、回縮。例如當我們伸肘和伸腕時,正中神經比屈肘屈腕時延長20%。神經松動技術是依據神經的解剖結構,利用肢體的運動,使神經組織在神經外周的軟組織中進行滑動、加壓、延展、張力變化,改善神經間的微循環、軸向傳輸和脈沖頻率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神經松動術是國內近幾年才興起的一項高級徒手物理治療技術,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只要是神經組織所引起的各種問題均可用神經松動術進行治療,尤其適用於各種周圍神經卡壓征和腦血管意外後所導致的異常神經張力、身體局部的感覺障礙、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疼痛(丘腦痛)、自主神經系統障礙(循環障礙、眩暈)。
相比以往治療神經組織問題的傳統方法,神經松動術具有針對性強、作用直接、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等特點,能應用到腕管綜合征、旋前圓肌綜合征、梨狀肌綜合征的治療上,十幾分鐘就能明顯減輕麻痺疼痛等症狀。
[知多D]
哪些情況易引發腕管綜合征
除了職業及日常習慣外,某些疾病也有可能引發腕管綜合征,凡是擠壓或縮小腕管容量的任何原因,都有可能壓迫正中神經而引起腕管綜合征。
●骨折畸形愈合、月骨前脫位、感染或外傷致軟組織水腫、腕橫韌帶增厚、腱鞘囊腫、脂肪瘤、黃色瘤等;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紊亂、澱粉樣變性;
●懷孕婦女、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或患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
●曾經酒精中毒或常口服避孕藥的人。
[詞條]
腕管綜合征
又稱“鼠標手”或“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痺”,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而引起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無力感等症候。當局部骨折脫位、韌帶增厚或管內的肌腱腫脹、膨大引起腕管相對變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產生腕管綜合征,屬於“累積性創傷失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