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樓時,足部突然因重力失衡就會導致踝關節損傷。有的受傷病人習慣用熱水敷,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則認為是小毛病,堅持行走。中山大學附屬三院關節外科、創傷骨科主任王昆指出,不當的處理不僅會使症狀加重,還會延誤治療時機。
自我判斷是扭傷還是骨折
王昆介紹,在外力作用下,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關節扭傷最為常見,其中以踝關節最多。
據介紹,踝關節損傷通常分為外側韌帶損傷(由足部強力內翻引起,常見)和內側韌帶損傷(由足部強力外翻引起,發生機會較少)。王昆表示,踝關節損傷後,首先應自我判斷是軟組織扭傷還是骨折?如果是扭傷的,受傷後馬上感覺疼痛,且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隨之踝關節腫脹;如果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內外踝部一壓疼痛明顯,還能聽到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骨折。
要提醒的是,如果只是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如屬較嚴重的扭傷,則應馬上去醫院治療。
用熱水敷或酒精揉都不對
一旦扭傷後,受傷病人習慣用熱水敷、用酒精搓揉患部。王昆表示,這都是不對的。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先用彈性繃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再用繃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建議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鐘。在不需要活動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固定的繃帶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礙血液循環。
他提醒,扭傷的腳下地活動,最好拿拐杖幫忙走路。讓受傷的腳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以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只有注意每個細節,扭傷的腳才能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