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瘋狂轉載一篇名為《腰間盤突出症不花錢、最簡單的治療方式,轉給親朋好友》,文章稱“北京國都尚醫研究院的大夫,設計了一種沉腰斜板組合手法。此法對治療腰椎間突出症有很好的療效,它的優點是病人治療時基本沒有痛感,見效快,方法簡便,宜於推廣,輕的幾次就能使症狀消失”。裡面說的方法到底可不可信呢?我們邀請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醫生楊榕進行專業點評。
楊榕醫生認為全文有兩點需要腰突患者引起注意:
第一,該文提到的方法不適合所有腰椎間盤突出症(以下簡稱“腰突”)患者,腰突在臨床上有很多種分法,按突出物的大小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根據髓核突出的形態可分為隆起型、破裂型、游離型。不同分型、不同程度的康復處理的方式都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提到的功能鍛煉對“纖維環尚未破裂且處於輕中度”的腰突患者用起來更恰當,如果纖維環已破裂甚至游離,以及重型腰突患者最好不要嘗試文章內的動作。
第二,文中幾次提到這些方法的效果是能“把突出的髓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內”,這種說法不正確。腰椎間盤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分布在腰椎骨之間,如果纖維環已經破裂,突出的髓核無法推入椎間盤間隙內。即使纖維環沒有破裂,也只能意圖回納到纖維環內,“椎間盤間隙”指示不明確,因此,不要過於相信這些動作的療效,以免耽誤病情。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文章中具體哪些動作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微信文摘一:
俯臥沉腰法:病人俯臥在胸前三個枕頭與大腿部三個枕頭上,腰部不加任何壓力自然下沉十至十五分鐘,這種姿勢可以使腰椎後緣間隙變小,把突出的髓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內。
(2)仰臥沉腰法:病人仰臥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墊一個枕頭,雙腿屈在胸前,雙手抱住,腰部自然下沉十五分鐘以上。這種姿勢可以使腰椎後緣間隙增大,利用韌帶的動力,把突出的骸核推入椎間盤間隙內。
上述兩種姿勢作為主要鍛煉方法,一天至少兩次,每次做一至二勢。
專家點評:對於腰突的康復訓練,其中第一種俯臥沉腰法有臨床依據,而第二種仰臥沉腰法就有待商榷。仔細看這兩張圖,對於椎間盤的康復效果是有矛盾的,做俯臥沉腰法這個動作的目的是讓腰背拉伸,在臨床上常用到,效果不錯,可以在家練習;但如果按照第二種仰臥沉腰法的動作來做,會使患者的腰前屈,這樣對椎間盤的恢復效果並不好,不建議做。
微信文摘二:
加強腰背肌功能的兩種姿勢
(1)俯臥魚躍勢:病人俯臥在平板床上,腰部挺在板床上,頭、足兩頭向上翹起十次以上。
(2)站立擱腿:站立勢(手可扶桿),患腿伸直擱起五分鐘以上。
專家點評:俯臥魚躍勢有助於加強腰背肌功能。而站立擱腿法,放在腰背肌功能鍛煉裡不是很恰當。這個姿勢對腰背肌的功能鍛煉並沒有太大幫助,在康復裡面,有一種訓練方法,要求患者平臥時把抬高做牽伸,但是在中醫裡並沒有這種提法。
微信文摘三:
對於嚴重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做完俯臥腰法和仰臥腰法以後,請別人幫助,再做一次“斜版”使椎體旋轉,更有助於突出的髓核回納到椎間盤內。
專家點評:對於斜版(應該是斜扳),即使學過推拿的人做也要有技巧才能扳得動,比如臥位腰部定點斜扳法,就很需要技巧,沒有學過推拿的人是無法進行斜扳,因此文中提到的斜版應該是一些簡單的腰部牽伸,不要輕易嘗試,以免適得其反。
微信文摘四:
對於無法做沉腰者或中老年人,可采仰臥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墊一個枕頭,使腰部自然下沉的方法進行治療,也能收效。
沉腰鍛煉法能有效地防止久坐造成的腰部損傷。
專家點評:這個動作和前面談到的仰臥沉腰法一樣,都相當於是彎腰前屈動作,不利於椎間盤的恢復。一般建議患者在做康復訓練時,要把枕頭墊在腰處,而非骶骨處。
楊醫生特別提醒到,很多中老年患者尤其是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大多是腰突伴有椎體不穩,若是伴有椎體不穩,其功能鍛煉需遵醫囑,不要盲目學習這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