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春季養護關節要關注軟骨

春季養護關節要關注軟骨

  春季,很多人都有出游的打算,這些計劃卻很難完成,因為對很多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每年春天是他們關節疼痛頻發的季節。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春節過後,南方多地已經迎來雨季,北方的柳樹也長出了新芽。每當季節變換的時候,萬物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人也不例外。冬春交替時節,氣溫變化大。骨關節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以及四肢關節陳舊性外傷等容易復發,春季尤其應該注意養護,防止舊病復發。

  首先,俗話說“春捂秋凍”,說的就是春天早晚氣溫偏低,肌肉和皮下組織血液流動較差,持續受涼和溫度反差,可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關節疼痛。老人體內產熱能力較差,血液循環也沒有那麼旺盛,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響。一些年輕姑娘由於愛美,在氣溫忽冷忽熱時就穿起了裙子、短褲,即使穿上了打底褲,薄薄的一層也抵擋不住春風。女性的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本來就敏感,受冷空氣襲擊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症狀,時間長了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其次,春季多風,“風為百病之長,且善行而數變”。受風會對關節產生影響,加上致病有游走竄行的特點,可能出現全身性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

  再次,南方地區受“回南天”的影響,氣候潮濕,濕邪重濁且黏滯,人容易出現四肢無力、關節酸痛等症狀,導致中老年人容易在陰雨天發生腰背酸痛以及各種骨關節炎的發作。

  最後,春天也是運動損傷的高發季節。據統計,春天運動損傷的病例要比其他季節多三成。由於人體肌肉“潛伏”了一冬,多數相對比較松弛,關節黏滯性較強,韌帶偏僵硬,中樞神經協調性也較差,身體各項功能都處於運動“低潮期”。如果突然劇烈運動或運動不當,身體很容易發生損傷。

春季養護關節要關注軟骨

  四類人最要保護關節。除了中老年人,還有四類人易患骨關節炎。

  1.微胖族。如今胖子越來越多,不少人自稱“微胖族”,實際上已經達到超重或肥胖程度。美國一項研究顯示,越來越多人因膝關節炎入院治療,肥胖者患病幾率最高。肥胖令關節承受額外的壓力,肥胖者患膝關節炎幾率高達64.5%,體重正常者患病率僅為34.9%。膝關節軟骨是否受到損傷,損傷程度和速度與受力、外力和活動頻率有關。在活動頻率相同的情況下,胖人的軟骨損傷程度往往比瘦人快。控制體重可以緩解膝關節炎患者的症狀,如果患者體重減輕6.8公斤,關節傷痛將降低一半。

  2.愛美族。一些愛美的女性不論寒冷還是陰雨天都穿裙子,遇冷受涼時,關節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表現。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膝蓋骨及股骨壓力變大,增加關節面磨損,也會導致退行性膝關節炎提前到來。據統計,穿高跟鞋且經常爬樓梯的女性,膝關節負荷的壓力是體重的3倍,穿高跟鞋下樓梯時更可增加7~9倍。

  3.白領族。運動過少、久坐可能造成關節廢用性萎縮退化。如果不注意保暖,從相對溫暖的辦公室走到相對寒冷的戶外,也可能讓關節受傷。

  4.開車族。這些人平時缺乏運動,肥胖率相對較高。過重的軀體使關節長期超負荷支撐,加速關節磨損。駕車使人逐漸形成關節廢用性萎縮退化,長時間握方向盤也會增加腕關節綜合征的發病幾率。

  護關節重在護軟骨

  骨關節炎最常見的有膝關節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踝及手關節炎等。其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容易發生的疾病,尤以是行走和上下樓梯時疼痛明顯,到了後期還會出現關節腫脹、關節積液、關節畸形等,有的還與氣候變化有關。

  骨關節炎主要是關節的保護層(關節軟骨)發生退化、磨損,人體所有關節部位都有關節軟骨,骨關節炎在這些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一般所說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即骨刺)、腰腿疼痛等,都屬於骨關節炎范疇。該病可影響整個關節,導致肌肉疼痛和行動不便。比如,骨關節炎患者早晨起床或久坐站起時,患病關節容易僵硬發緊,需要慢慢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緩解或消失,這就是“晨僵”。骨關節炎發病初期,症狀往往較輕,很多人以為這些都是暫時的不適,休息一下就好了。事實上,一旦出現骨關節炎的前兆,如不及時治療,逐漸加重就會損壞關節軟骨,導致關節功能喪失,出現關節畸形,影響日常生活。

  春天是養護關節的好時機。盡管春天的氣候特點會導致骨關節病高發或加重,但這也是一個養護關節的好時機。由於陽氣生發,適度鍛煉、郊游,可促進關節血液循環,讓關節更健康。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多“捂一捂”,尤其對於手、臉等容易遭受冷空氣襲擊的部位。睡眠時被子應蓋得稍厚一點,以不出汗為宜,必要時可采用電暖氣等設備取暖。關節處要注意保暖,局部可以用護膝、護腕、長襪或手套等。

  其次,要堅持適量運動。春天多雨潮濕,汗液不易蒸發,激烈運動後,身體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建議多做溫和、持久的運動,如乒乓球、廣場舞等,尤其是快走和慢跑等運動,損傷較少,且可在運動中調整心肺功能。運動前,做原地踏步、抬膝、轉腰、俯身、舉臂繞圈等伸展運動,每次5~15分鐘,可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擴大關節活動范圍,避免扭傷等。運動後,不要驟然停止,或馬上洗澡、猛喝水等,以免打斷肌肉的收縮節律,影響血液循環。同時,注意及時增加衣物。已經患有關節疾病的人要做無負重運動,如仰臥屈膝、平躺蹬三輪等,增加局部肌肉力量。發病時盡量休息,避免徒負重、爬樓梯等運動。

  再次,堅持合理飲食,尤其要保證鈣的攝入量。老人鈣的攝入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不少於1200毫克,適宜多吃蛋類、牛奶、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可補充鈣片和硫酸氨基葡萄糖。同時,要適度補充維生素D。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髒、海水魚、蝦、蟹和肉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