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以手指麻木、無力、刺痛、感覺異常、腕管部壓痛為主要特征。本病又稱“腕管卡壓綜合征”、“正中神經卡壓征”,又因常使用鼠標和鍵盤者易患此病,故得名“鼠標手”、“鍵盤腕”。好發於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
典型病例
張某,女性,28歲,建築設計師,2014年10月6日就診。
主訴右手腕部疼痛伴右手示指、中指麻木1周。
現病史1周前因突擊工程項目,導致出現右手腕部不適,初起活動時有不適感,自覺手部發涼,3日後出現右手腕部疼痛伴示指、中指指腹有麻木感,自覺握力減弱。
查體右腕關節被動活動可,稍腫,右手握力較左手減弱,右腕關節蒂內爾(Tinel)征陽性,右側屈腕試驗陽性。
影像學檢查頸椎Ⅹ線示,頸椎曲度變直,雙側椎間孔未見狹窄。右腕關節Ⅹ線片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右腕管綜合征。
治療根據患者病情,采用右腕關節部推拿手法治療為主,以舒筋通絡、活血化瘀。隔天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輔以腕關節局部激光照射等方法,消炎退腫、止痛,每天1次,共10次。治療期間每天做3遍自我按摩。1周後腕關節局部腫脹、疼痛緩解,勞累後示指、中指麻木感仍存在,矚行腕關節鍛煉。1個月後諸症狀消失。
臨床特點
症狀起病緩慢,少數患者有急、慢性損傷史。初期主要為正中神經卡壓症狀,患肢桡側3個半手指(拇、示、中指及環指桡側半指)有感覺異常、麻木、刺痛。晝輕夜重,當手部溫度增高時更加顯著。勞累後加重,甩動手指症狀可緩解。偶可向上放射到臂、肩部。患肢可發冷、發绀、活動不利或有腕關節活動障礙。患者後期出現魚際肌(拇展短肌、拇對掌肌)萎縮、麻痺及肌力減弱,拇指外展、對掌無力,握力減弱。拇、示、中指及環指桡側的一半感覺減退。肌萎縮程度常與病程長短有密切關系,一般在4個月後可逐步出現。
體征感覺障礙,多數患者痛覺減退,少數患者痛覺過敏,溫覺、輕觸覺不受影響。痛覺改變以拇、示、中3指末節掌面為多。肌力減退。魚際肌變薄,拇指肌力減弱,外展、對掌無力,活動功能受限。Tinel征陽性(叩擊掌側腕橫韌帶中點時,正中神經支配的手指有觸電樣放射性麻木、刺痛感)。屈腕試驗陽性(將患者腕關節極度掌屈,1~2分鐘後,若患手桡側3個半指麻木疼痛加重為陽性)。
輔助檢查Ⅹ線片檢查一般無異常,可排除骨性病變。肌電圖檢查魚際肌可出現神經變性。
鑒別診斷
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特點是疼痛為根性疼痛,呈放射性,從頸部、肩部向上肢遠端放射。患者同時有頸部、肩部、上肢及手的症狀。疼痛與頸部活動有一定關系。頸椎Ⅹ線片及CT可顯示頸椎退行性變,相應椎間孔狹窄。疼痛及感覺障礙呈根性分布。
臂叢神經損傷本病發病多有明確外傷史。臂叢損傷的診斷應包括臨床、電生理學和影像學診斷,對於須行手術探查的臂叢損傷,還要作出術中診斷。根據不同神經支損傷特有的臨床表現,結合外傷史、解剖關系和特殊檢查,可以判明受傷的神經及其損傷平面、損傷程度。
其他一些臨床表現不典型的患者,需與其他一些神經系統疾患相鑒別。主要的疾病有顱內腫瘤、多發性硬化、頸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綜合征、外周神經腫瘤、特發性臂叢神經炎等。
推拿治療
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活血化瘀。
手法“一指禅”推法、滾法、按法、揉法、拿法、搖法、擦法等。
取穴與部位曲澤、內關、大陵、魚際、勞宮等穴,腕管部、前臂手厥陰心包經循行線。
操作患者正坐,將手掌心朝上放於軟枕上,術者面對患者而坐,用滾法沿前臂屈肌群至腕部往返治療,並配合輕快的拿法使前臂肌肉放松。時間約2~3分鐘。
繼上勢,術者用“一指禅”推法、拿揉法在前臂沿手厥陰心包經往返治療。重點在腕管及魚際處,手法先輕後重。時間約2~3分鐘。用拇指點按曲澤、內關、大陵、魚際、勞宮等穴,每穴1分鐘。
繼上勢,患者正坐,前臂放於旋前位,手背朝上。術者雙手握患者掌部,右手在桡側,左手在尺側,而拇指平放於腕關節的背側,以拇指指端按入腕關節背側間隙內。在拔伸情況下搖晃腕關節,然後,將手腕在拇指按壓下背伸至最大限度,隨即屈曲,並左右各旋轉其手腕2~3次。
繼上勢,患者患肢屈肘45°,術者一手握患者患手以固定腕部,另一手拇指從腕管向前臂屈肌方向做推揉法約8~10次,可使腕管內滲出液推至前臂肌群以利吸收,從而緩解管內壓力。
繼上勢,從腕管至前臂用掌擦法操作,以透熱為度。最後,搖腕關節及各指關節,並捻各指關節結束治療。時間約2~3分鐘。
自我按摩
1.拿揉前臂屈肌群至腕部行往返治療,約2~3分鐘。
2.用拇指點揉內關、大陵、勞宮、外關、陽池等穴,每穴30秒。
3.拔伸搖腕:在拔伸腕關節的情況下搖晃腕關節5次。
自我鍛煉
1.合掌移動:雙手合十於胸前,保持此動作不變的同時向下移動,有牽拉感後保持15秒;保持合掌動作向下轉動,使指尖盡量向下,保持15秒。
2.合掌互壓:保持合掌動作,一手推壓另一手掌,在極限處,保持15秒。
3.張手握拳:雙手向前伸直,用力張開雙手,五指撐開,保持15秒;雙手緊握雙拳,保持15秒。
4.握拳搖腕:雙手十指交叉相握,作屈伸、環繞動作。每小時反復做30秒。
注意事項
1.保持正確的使用電腦姿勢。
①顯示屏放置在身體前面的高度以不使頭部上下移動為宜,當坐正之後,雙眼應與屏幕處於平行直線上,並確保顯示屏的亮度適中。
②鍵盤應放置在身體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鍵盤斜擺在一邊,高度應與肘持平,這樣可以防止腕管受到過度擠壓。手腕盡可能以平放姿勢操作鍵盤,既不彎曲又不下垂;打字時要正對著鍵盤,否則容易引起手腕過度緊繃。肘部工作角度應大於90度,以避免肘內正中神經受壓。
③最好選用弧度較大、接觸面較寬、有助於力分散的鼠標。確保使用鼠標時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懸空,移動鼠標時盡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
④盡量少使用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的屏幕與鍵盤之間距離太近,僵著脖子低頭看屏幕,可能造成頸肌肉損傷;若將機器抬到眼睛適合的位置,又可能造成肩膀和手臂肌肉勞損。
2.操作電腦30分鐘,應休息片刻。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松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或做握拳動作。可使用一些小技巧,例如用快捷鍵、左右手替換著使用鼠標、使用靈活輕快的鼠標、經常換不同類型的鼠標、鍵盤,筆記本和台式機換著用等。
3.治療期間,腕部避免用力,必要時可應用護腕保護,或制動休息。注意保暖,可配合局部濕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