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以骨量減少、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為特點。多數人臨床上常無任何症狀,僅小部分患者表現為腰背痛、全身關節酸痛,個別嚴重者可能出現骨骼變形、肢體短縮等。但當骨質疏松發展到一定程度,則容易並發骨質疏松性骨折,甚至致殘。因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防治骨質疏松及其並發症至關重要。
人體骨骼如身體其他器官一樣,處於不斷的變化中。從兒童時期到成年,骨骼的強度和尺寸都在增長。大約在30歲時,骨骼強度達到峰值。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強度開始逐漸降低,甚至出現一系列因骨質脆弱而導致的並發症。影響骨質強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齡、性激素、疾病、飲食、運動、藥物等,當上述某一因素或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導致骨質代謝異常時,往往引起骨質疏松症。 臨床上檢測骨質強度、發現骨質疏松的方法主要有單純X線攝片和骨質密度法,以前前者敏感性較差,一般只有當骨質疏松發展到較嚴重程度才能被檢出,而骨密度檢測法卻能通過分析骨骼中礦物質含量的多少,極大地提高對骨質疏松早期檢測的敏感性。而且由於其檢出率高、誤差小、安全快捷、價格經濟以及檢測范圍廣,骨密度檢測法已成為早期診斷骨質疏松症的主要方法。除此之外,骨密度測量還可通過監測骨質的變化情況以評估骨折的風險、判斷臨床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