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骨科博士 孫明輝
人們在日常的運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各種關節的損傷,其中膝關節急性運動損傷是極為常見且受重視的。前不久,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退役,主要的一個原因即是其長期嚴重的膝關節損傷。膝關節的損傷經常涉及到關節軟骨、半月板等組織結構,這些結構往往很難愈合或再生,康復耗時長久,容易復發,嚴重者會影響關節功能。如果長期從事膝關節運動的話,保健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視。那麼作為骨科醫生,在日常的運動鍛煉過程中,是如何避免膝關節的損傷呢? 膝關節承受人體所有重量 膝關節由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及其周圍滑膜、關節囊、韌帶、半月板和肌肉等組織共同構成,是全身中結構最大、最復雜、所受槓桿作用力最強的一個關節。 膝關節承受來自人體的所有重量,甚至是額外的負重。生物力學研究顯示,兩腿同時站立無屈曲時,雙膝關節分別承受膝以上體重的一半,約43%的體重;單腿站立時約承受2倍體重;平地行走時,膝關節的承載負荷可達體重的2-3倍;平地快速行走時,可增加到體重的4.3倍;而上、下樓是則分別為4.4和4.9倍;跑步時負重大約是4倍;打球時大約是6倍;蹲和跪時可增高至約8倍! 膝關節的位置與結構,使它比其它關節承受更大的沖擊和壓力,運動范圍雖不及肩、髋關節,卻具有更為精確、復雜的方式,是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關節。 運動量力而行,加強下肢肌肉鍛煉 在運動中,膝關節常處於半屈曲狀態,使得韌帶松弛,關節穩定性下降,主要靠髌骨和股四頭肌來維持。膝關節屈位支撐的負荷比直立時要大,易產生疲勞。如在運動中身體姿勢不正確,下肢肌力不足,肌肉韌帶放松不夠,或步法互換不得當等,均可能引起膝關節損傷。 臨床上,常見的損傷有半月板損傷、前後交叉韌帶損傷、內外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脫位、脂肪墊損傷、髌勞損等。 所以需要提醒的是,日常運動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而非負荷越大、時間越長、強度越高越好。在高齡或疲勞狀態下,身體的運動機能下降,應激防護能力減弱,注意力分散,容易導致膝關節運動損傷的發生。長期高負荷的訓練,容易導致膝關節軟骨面的撞擊、磨損。 平時應加強下肢肌肉訓煉,盡量減少對膝關節的沖擊力。尤其注意加強對股四頭肌和關節周圍韌帶的鍛煉,增強大腿力量,可采取側躺、抬腿、架橋、伸腿等訓練方式。同時要注重肌肉、關節囊、韌帶延展性的訓練,使膝關節穩定性、靈活性兼顧提升。 跑前充分熱身,跑後熱敷加按摩 作為骨科醫生,我平常工作很忙,並沒有時間規律地去健身房運動,所以下班之後或者難得的周末,最常選擇的運動方式是平地慢跑,選擇家附近的體育館或者高校的操場都可以。 在跑步之前,我會選擇透氣性良好的運動裝和跑鞋,尤其是跑鞋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減少地面對膝關節的沖擊力。我會選擇輕便透氣、大小合適且腳背能與鞋子緊密貼合的跑鞋,最好鞋底有一定厚度且帶有防滑紋,後跟以2-3厘米最宜。 開始跑步前,我會做充分的熱身活動,如腿部拉伸、搓揉膝蓋下緣等,這樣可以增強肌肉彈性,促進關節囊分泌更多滑液,充分拉伸肌腱和韌帶,使關節靈活性和動作幅度增加,從而有效預防跑步帶來的關節損傷。 跑步過程中,精力要相對集中,盡量保持跑步動作的標准和規范,這樣可有效降低運動中損傷的發生。 一般來說,我一次慢跑約40分鐘。運動結束回到家以後,會適當對腿部肌肉進行熱敷,對關節及圍軟組織進行按摩,同時注意對膝關節的放松練習,使關節疲勞得到充分的恢復。 此外,作為骨科醫生,我深知關節損傷預防重於治療,因此我平時會特別注意膝部保暖,尤其在秋冬季節避免受寒,在日常飲食中有意識地多吃富含維生素K(如豌豆、椰菜)的食物,補充鈣質,增強骨骼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