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適度鍛煉是防治骨關節炎重要措施

適度鍛煉是防治骨關節炎重要措施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約有1.2億人正在經受骨關節炎的折磨,其中,60歲以上老人約有55%患有骨關節病,而在7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關節患病率則高達80%。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

  專家說,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有些因素先天注定,無法改變,比如種族、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性別(女性比男性更多見)等。但很多因素,如高強度的鍛煉或勞動、不正確的行坐姿勢及關節創傷等能加速關節的退變,有的年輕女性在空調開得很涼的房間裡穿超短裙,造成關節血液循環不暢,為關節疾病埋下禍根;有的一年四季穿著高跟鞋,足底總處於前傾狀態,膝關節長時間處於強伸狀態,加快了膝關節的提前"退休"。有車族的年輕白領,上下樓坐電梯,上下班坐車,走路的時間大大減少,關節活動使用率降低,很容易出現"廢用性"萎縮退化,患骨性關節炎的概率大大增加。

適度鍛煉是防治骨關節炎重要措施

  另外,如果飲食中沒有攝入充分的鈣和維生素D,容易出現骨質疏松,而這也是關節炎發生的一個非常危險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生活比較艱苦的時候,對骨關節危害最大的是潮濕環境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造成關節嚴重磨損。而現在,隨著勞動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已成為關節加速老化的主要殺手。專家表示,肥胖可以加重關節軟骨的負擔,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和老化,從而引起變形性關節炎。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通過其他代謝並發症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等。我國目前有2.6億超重和肥胖患者,這些人都有可能成為骨關節炎的"後備軍"。

  專家表示,一旦患上了骨關節炎,除藥物等治療措施外,合理適度鍛煉也是防治骨關節炎的重要手段。

  臨床發現,許多關節炎患者在鍛煉方面存在兩個認識誤區。一個是過度鍛煉,有的患者認為既然骨關節炎是長骨刺了,就應該多爬山,多走路,加強鍛煉強度,把骨刺磨掉就好了,或者認為越疼越要動,不然就殘廢了。然而事與願違,鍛煉之後關節更疼了。另外一個誤區是拒絕鍛煉,有人聽說骨關節炎是磨損性病變,就認為以後關節一定得省著點用,不敢再進行體育鍛煉。有的甚至干脆臥床不動,時間長了,反而引起髌骨老化、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一系列並發症,進一步加劇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

  關節炎患者進行合理適度鍛煉要注意把握好三個環節:

  一、處理好"鍛煉"和"休息"這對矛盾。對已經出現早期、輕微症狀者,必要的休息可以減少關節的磨損,利於炎症和腫脹的消散。而恰當適度的鍛煉不僅能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發展,還可以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二、要選擇科學適當的鍛煉方式。關節炎患者鍛煉總的原則是"活動肌肉,休息關節"。如膝關節炎患者可以進行股四頭肌鍛煉,坐在椅子上,抬小腿和地面呈30度角,保持10秒,然後放下腿,雙腿交替進行。可以做床上抬腿運動,用大腿帶動小腿,膝關節不彎曲,必要時可以在踝部放個沙袋,增加鍛煉強度,這種鍛煉方式的好處是不受場地的限制。腰椎骨關節炎,應避免久站久坐,並進行頸肌、腰部肌肉鍛煉。

適度鍛煉是防治骨關節炎重要措施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對關節最有好處的運動就是游泳、慢速步行、騎自行車等,避免做一些劇烈的活動如蹲馬步、蹲下起立、爬樓梯、登山等,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荷,加劇關節的磨損。專家說,老人在爬樓梯、爬山時,關節負重是正常時的4-5倍,有的樓房沒有電梯,必須走樓梯時,可以扶著欄桿或牆,注意不要跨步上樓梯,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台階上後,再邁下一步。

  三、掌握鍛煉的強度。在開始鍛煉前,應評估自身關節的承受力,遵循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的原則。應以鍛煉後不覺得過度疲勞為宜,無論何種鍛煉均應不導致肌肉過度疲勞,不增加關節疼痛症狀。如果鍛煉後出現關節疼痛不適的情況,應減輕鍛煉強度,縮短鍛煉時間,及時調整自己的鍛煉計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