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小兒佝偻病需分期防治

小兒佝偻病需分期防治

  人體皮膚中有7一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變成膽骨化醇即內源性維生素D3,也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所以佝偻病的預防就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即日光浴、補充維生素D。嬰兒應盡早接觸陽光,只要戶外氣溫在18度以上,風不太大時就抱嬰兒到戶外曬太陽,但要避免眼睛直曬,春、夏、秋、冬都應堅持戶外活動,每次時間可由短時間逐步延長到20~30分鐘。不要久居室內。另外母乳中維生素的含量約4~6IU/dl,與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應在小兒出生後1個月左右開始給予維生素D預防。

 小兒佝偻病需分期防治

  一、預防

  胎兒期:

  孕婦和胎兒對維生素D、鈣、磷的需要日益增加,孕婦應該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食用營養豐富的物質,患有低鈣血症及骨軟化症者應該積極治療。

  對孕婦缺少日光照射者、食欲低下者、體弱多病者或妊娠後期在冬季者,應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以預防先天性佝偻病。於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800IU,或者每月5~10萬IU,一次或分次口服;或者只投一次,15~20萬IU,同時口服鈣劑。

  嬰兒期:

  既然維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對小兒發育有很大影響,而該病又源於各種因素所致的維生素D缺乏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變,所以佝偻病可以預防。

  人體皮膚中有7一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變成膽骨化醇即內源性維生素D3,也是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所以佝偻病的預防就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即日光浴、補充維生素D。嬰兒應盡早接觸陽光,只要戶外氣溫在18度以上,風不太大時就抱嬰兒到戶外曬太陽,但要避免眼睛直曬,春、夏、秋、冬都應堅持戶外活動,每次時間可由短時間逐步延長到20~30分鐘。不要久居室內。另外母乳中維生素的含量約4~6IU/dl,與牛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管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應在小兒出生後1個月左右開始給予維生素D預防,400Iu/日(即每日400國際單位)。早產兒應提早2周給予維生素D,量也需在前3個月加倍即每日800國際單位。3個月後改為每日400國際單位,一般在2歲以後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不易發生佝偻病,也無須再補充維生素D進行預防。

  幼兒期:

  小兒1歲後可采用“夏季曬太陽,冬季服維生素D”的預防方法。一般在冬季投給20~30萬IU一次,其他時間應多曬太陽,增加營養。在高發地區可間隔2~3個月再投給維生素D20~30萬IU一次。其他時間應多曬太陽,增加營養。

小兒佝偻病需分期防治

  兒童期:

  5歲以後至青春期兒童可出項晚發性佝偻病,對於經常易疲勞、乏力、兩腿酸軟、腿痛、關節痛而無其他原因可解釋者應進一步檢查並給予防治。維生素D預防方法、劑量與幼兒期相同。

  在應用維生素D預防時,母乳喂養小兒可不加鈣劑,但對6個月後斷母乳的嬰兒、人工喂養、食欲低下、生長過快、青春期兒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補充適當鈣劑。

  二、治療

  活動期佝偻病應依據臨床表現給予積極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病情活動和防止畸形。

  活動期輕度:維生素D20~30萬IU,1次口服或肌注,間隔1個月,可再給1~2次,同時給鈣劑,每次0.5~1克,每天2~3次,連服1~2個月

  活動期中、重度:維生素D20~30萬IU,1次口服或肌注,間隔1個月,可再給2~3次,同時給予鈣劑,每次0.5~1克,每日2~3次,連續2~3個月。

  恢復期:一般可不用維生素D,多曬太陽,改善營養即可。但在冬春季節為防止復發可投給維生素D20~30萬IU,一次口服或肌注。

  給上述維生素D治療量,可維持作用2~3個月,因此不必再給維持劑量口服,以防止維生素D中毒,多曬太陽即可。

  許多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食、厭食的現象,從而導致機體缺乏一些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鋅元素、鈣元素),抑制了生長素的分泌,是孩子長高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障礙。鋅元素是促進生長素生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對缺鋅者補充適量的鋅元素顯得尤為重要了。新稀寶片是第三代補鋅產品,其成分從天然海產品中提取出來,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在補鋅的同時也能促進人體對鈣離子的吸收,經過10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新稀寶片在促進孩子增高方面,效果比較明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