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退變性關節病的康復治療

退變性關節病的康復治療

  據初步調查,我國骨關節炎發病率為3%,按12億人口計算,骨關節炎病人有3600萬,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骨關節炎和骨關節病又稱為軟骨軟化性關節病、退變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發生於老年的特發性、慢性進行性疾病。其病理特點是局灶性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軟骨下骨質硬化,邊緣性骨軟骨骨贅形成和關節畸形。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疼痛,滲出性滑膜炎、關節僵硬和進行性活動受限。X線檢查,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增厚,軟骨下囊腫和邊緣性骨贅。退變過程先從關節軟骨開始,由表層關節軟骨改變進行性延及關節軟骨全層。隨生物化學的改變,出現對壓力和張力承受能力降低,大量纖維組織形成,深部劈開碎裂,最後軟骨完全侵蝕,軟骨下骨外露。與軟骨表面早期改變的同時軟骨下骨血管增多,血管深達鈣化層,穿透病灶。由於關節軟骨被侵蝕,軟骨下板層骨及其相鄰骨小梁增厚和變粗。

  一、診斷

  1.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髋、膝、踝、頸椎、腰椎等關節。

  2.發病緩慢,早期表現為關節疼痛和發僵,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疼痛隨天氣變化,由於低氣壓使滑膜腔加重而致疼痛明顯加重。休息和放松後關節易發生僵硬尤以早晨最為明顯。晚期疼痛持續,並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游離體,但關節強直較少見。脊柱骨性關節炎局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外,有時因骨贅壓破神經根、脊髓而引起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

  3.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致密,骨小梁斷裂,隨之囊性變,關節囊性呈唇樣骨質增生,有時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二、康復醫療

退變性關節病的康復治療

  1.保守治療

  (1)藥物治療①使用消炎止痛藥,例如水楊酸制劑、鎮痛藥、非甾休抗炎藥以及中成藥。甾體類藥物對於減輕局部炎症、止痛效果較好。但是,在疼痛緩解後活動增加反而會加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另外,較多地使用甾體類藥物會產生庫興氏綜合症、骨壞死等嚴重後果。②適度補鈣。

  (2)協調運動和休息之間的平衡。病變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病變關節需短時間固定制動,要注意保持患肢的良好姿式位。除安靜休息外,每日應進行單關節或多關節低強度的主動運動。目的是預防肌萎縮,改善和保持關節活動度。每日運動應達到患者能忍受的關節最大活動范圍。局部固定的關節,則應采用肌肉等長收縮訓練。隨著病情改善,逐漸增加運動鍛煉時間和強度。治療性鍛煉的原則是不應加重患者關節的損傷,運動強度和時間要根據具體病情決定。

  (3)理療①石蠟療法。②水療法:水溫為39~40℃具有鎮痛作用,包括熱礦泉、藥浴等。③低中頻電療法:具有明顯的鎮痛、促進血液循環作用。也可用於治療廢用性肌萎縮。④高頻電療法:超短波,采用微熱量,能達到改善血液循環,解除肌痙攣,消除炎症。(4)輔助器具的作用為了預防骨關節進一步磨損及減少持重關節的負荷,可以選用輔助器具。常用的有:①手杖健側拄拐杖,可明顯減輕負荷效果。②腋杖能完全活動部分免於負荷。缺點是由於雙手扶拐,日常生活不方便。③步行器適用於上肢肌力弱,軀干平衡不好的老年患者。④輪椅、矯正鞋等。

  2.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適應症為單關節進展性疾病、關節功能因疼痛而嚴重喪失、運動受限,關節畸形和關節內紊亂。

  (2)手術目的是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矯正畸形和對線不良、減少垂直負荷和剪力,消除腐蝕關節內病因。

  (3)手術術式有:①關節擴創術適用於關節緣骨刺較大,關節內有游離體影響功能者。②截骨術適用於關節畸形明顯尚有部分關節面完好者。③關節融合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適用於疼痛嚴重,關節破壞廣泛者。

  3.髋部骨關節炎除上述一般的保守治療外,應早期牽伸髋部緊張肌肉,以達到維持良好的關節營養及髋部肌力。避免作過度的活動如搖擺,長途步行等。慢性期患者可騎自行車。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鍛煉,既可以活動髋關節,增強肌力,又能改善這些不適宜作其他體育活動的病人的全身狀況。凡負重關節的肥胖者,減輕體重是一個重要措施。

  4.膝部骨關節炎除上述一般保守治療外,應加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和身體技巧的練習,以避免膝關節不必要用力。例如,從低的坐椅、便具站起來時會引起這種情況。開始時,作股四頭肌等收縮練習,每日兩次,每次練習強度和時間僅在患者疼痛忍受度內進行。練習時應處於最舒適體位,常以膝關節伸直為宜。不必另外作等張或等速練習。要注意下肢肢體不等長,至少要使短縮肢體的長度補償50%。髋、膝關節都應穿上良好的支持性護足,以減少關節的應力。可使用減震跟墊。足跟墊高以不超過2.5cm為宜。假如患者伴有髌骨軟化症,足跟以不墊高為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