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療原則可簡單概括為8個字:“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者缺一不可。拆除石膏、夾板後,病人往往發現受傷的胳膊或腿明顯變細,這是由於肌肉長時間不活動,發生萎縮的結果。
骨折後積極活動有利愈合:
鼓勵病人積極活動,要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功能鍛煉以恢復肢體的生理機能為主,如上肢各種活動,以增強手的功能為主。鍛煉時不應讓病人感到疲倦,與不應使骨折部位發生疼痛。嚴格控制不利於骨折端穩定的活動,如前臂骨折不應做前臂旋轉活動等。
股骨頸骨折復位固定後即可做踝、足部關節屈伸活動及股四頭肌舒縮活動,穩定性骨折第2周可開始進行抬腿及膝關節活動,第4周可拄雙拐不負重步行鍛煉。石膏固定後,應讓患肢高於心髒水平,這樣有利於靜脈及淋巴液回流,減輕肢體的腫脹。不要按壓石膏或將用石膏固定的患肢放置在硬物上,防止產生凹陷壓迫皮膚。抬高患肢時,應托住主要關節,以防關節活動引起石膏斷裂。即使是包裹在石膏裡的肢體,也要遵照醫囑練習肌肉的收縮運動。
上述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使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腫,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功能鍛煉還改善骨折部的營養,促進骨折的愈合,另外也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有利於骨折的愈合。
TIP:骨折患者的膳食營養須知
考慮到患者的心理與胃腸功能可能受到抑制,這就要求食物應易於消化和吸收,要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慎用辛辣刺激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
對於老年人或受傷前就有疾病的骨折患者,飲食的攝取要注意骨折對原有疾病的影響。
多處骨折伴有內髒損傷較嚴重者,因人體應激性反應較大,消化功能受到明顯抑制,飲食就應以清淡為主。可以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特別不宜食用肥膩飲食,如骨頭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