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療依賴於對其穩定性、移位程度的准確評估,而評估手段常常是借助X線平片。骨盆骨折或脫位後出現的移位可為平移或旋轉,目前報導的測量方式基本只包含對平移程度的測量而沒有旋轉程度的定量分析,僅有一篇關於旋轉程度定量分析的文章其作者也認為他們的方法不可靠。
下文將利用先前報導的、可靠性得到確認的方式來建立一個骨盆環移位模型,繼而使用一種新的方式對軸面以及矢狀面的旋轉畸形進行測量,並評估這種新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
選取11例符合正常人解剖結構的骨盆模型,根據Young的分類將其制作成相應模型。其中8例骨盆環進行前後、側方擠壓形成APC-2、APC-3、LC-2和 LC-3類型各2例;2例形成垂直剪切模型;1例不做擠壓處理。除了2例LC-3型,其余全部破壞右半骨盆同時保留左半骨盆完整性。
運用CT掃描骨盆軸面、冠狀面、矢狀面,掃描厚度為0.75mm,相隔0.5mm。根據Borrelli描述的方式進行三維重建,獲得前後位、入口平面以及出口平面視圖,同時將數據上傳到PACS系統行進一步分析。
將CT得到的數據作為骨折旋轉移位的標准,把新方法的測量結果與之比較來確定新方法是否可靠。軸面旋轉的評估:在骨盆入口軸向重建平面測量骶骨二等分線與連接髂前上棘、髂後上嵴的線所形成的夾角。矢狀面旋轉的評估:在矢狀重建平面測量連接髂後上嵴、恥骨結節和骶骨終板上方的線所形成的夾角。
平片測量的新方法:
1、軸面旋轉的測量在骨盆入口平面視圖測量連接兩個最合適圓(能分別包圍骶骨翼和股骨頭的最小圓,通過PACS圖像計算而來)中心的線與骶骨二等分線所形成的夾角。
2、矢狀面旋轉的測量在入口平面測量骶岬與恥骨被破壞結構最後方的距離(i),在出口平面測量恥骨被破壞結構向上方的移位距離(o),此時矢狀面旋轉程度為o/i。
3、對於那些出現垂直移位的病例,此時應該進行適當調整,o等於恥骨的垂直移位距離減去骶髂關節的移位距離。
研究結果:
新方法與標准CT數據對比顯示,新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其軸面旋轉和矢狀面旋轉測量的平均平均值分別為1.8°和3.4° ,而對於其中2例垂直剪切模型來說,其矢狀面旋轉測量的平均值分別為7.2° 和5.8°。新方法的有效性也在95%的可信區間內。
討論:
骨盆骨折三維重建相當復雜以及難以很好地將平片測量表示出來,因此作者提出了上述新方法,並對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結果令人滿意。矢狀面旋轉移位比較難以測量,常常伴隨垂直移位出現,因此該方法對其具體測量可能存在潛在的誤差。
該方法不適於那些半骨盆存在嚴重損傷的患者,例如髂骨翼骨折、髋臼骨折以及同時合並兩者骨折,因為該方法應用的前提是假定存在完整的髂骨、髋臼和股骨頭。同時對於那些後方垂直移位的骨折也不適用,因為可能增加額外的誤差。由於本次實驗中的骨折模型移位程度較小,因此得出的測量方式並不適用於那些移位很大的骨折。而且模型沒有軟組織覆蓋,使得作者經平片測量移位相對容易。
術後對患者進行CT掃描評估骨折復位、固定情況很重要,但我們同時還需要一些簡單的方式來評估。而該方法經評估後顯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且在臨床工作中應用較容易、費用較低、患者只需接受低劑量射線,因此具有明顯的優勢;該方法同樣可在未來的臨床研究中評估殘存的旋轉移位對患者的臨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