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康復理療 >> 扁平足日常護理都有哪些?應該如何護理更好?

扁平足日常護理都有哪些?應該如何護理更好?

  扁平足患者日常做什麼呢,骨科專家說這種疾病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疾病真的降臨到自己頭上,該怎麼樣去面對這種不幸呢?下面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足弓是人類腳的重要結構。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彈性。即可吸收地面對腳的沖擊力量,又可鎖定中足關節,使腳變得堅硬,更好地推動人體活動。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稱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於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療。如果平足者合並有疼痛等症狀時,就被稱為平足症,才可能需要治療。其實,平足的人很常見,而平足症並不常見。很多平足者特別是兒童平足沒有症狀,也不需要治療,只有少部分兒童平足可能會逐漸引起整個身體體態的變化,有一部分平足可能合並足部骨結構異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聯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歲以上的女性較多。成人平足初發時,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此時由於關節的活動性尚存在,稱為可復性平足或柔性平足。如果出現關節病變、活動受限,畸形不能復位,就稱為僵硬性平足。

扁平足日常護理都有哪些?應該如何護理更好?

  病因

  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獲得的。兒童的足弓常常在4~6歲形成,大部分兒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兒童平足的延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繼發引起,導致足弓塌陷造成的。有症狀的成年人繼發性扁平足稱為成人獲得性平足症。引起繼發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關節退變、創傷、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神經性病變、腫瘤、胫後肌腱功能不全等。

  臨床表現

  足弓塌陷可引起下述足的結構改變:①跟腱攣縮:內側縱弓塌陷後,跟腱作用於踝關節的力矩減小,跟腱的牽拉力不能有效地通過堅硬的足弓傳達到前足部,為了推動身體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變得更短、更緊、更有力;②中足的松弛。致使中跗關節不能鎖定;③前足移位:內側縱弓塌陷後,跖骨跖屈,跟骨向後半脫位,跟骨前結節不再支撐距骨頭。為了適應這種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圍繞著距骨向背側和外側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側柱縮短;④胫後肌腱應力加大,易發生胫後肌腱勞損。嚴重者可有足內側韌帶的損傷;⑤距下關節旋前,跟骨外翻;⑥中足的不穩定使距下關節和距舟關節長時間處於異常位置,久而久之,這些關節發生退變,成為固定性畸形。這樣會使踝關節承受更大的應力,最後導致踝關節退變。上述病理改變體現在臨床上可表現為:

  1、疼痛

扁平足日常護理都有哪些?應該如何護理更好?

  通常位於足底內側(後足後內側疼痛),且於長期站立或行走後加劇,且常可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現象。偶爾疼痛也可位於踝關節外側外踝附近。這是由於足弓塌陷造成後足外翻,繼而腓骨與跟骨相撞擊的結果。

  2、腫脹

  疼痛關節外腫脹,以足舟骨結節處為甚。

  3、步態異常

  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態異常,如外八字步態。

  4、疼痛及異常的步態

  可對身體的其他關節造成影響,如因患足的過度外翻及內旋,造成膝關節代償性外翻及髋關節代償性外旋等,繼而可能引發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關節炎。個別平足的患者可能以下背痛為惟一的症狀。

  5、嚴重的平足畸形

  可見足踝部其他關節受累,如距下關節和跗橫關節的柔韌性降低甚至僵硬。

  6、平足症

  可同時伴發有跖筋膜炎、跗骨窦綜合征等。

  1、飲食護理:術後患者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豆制品、蛋類、瘦肉,以滿足機體對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需求;合理膳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藥物護理:術後采用活血化瘀、壯骨補骨的中藥服用,以促進骨折愈合;去除包扎後,可用活血化瘀、消腫的中藥外洗,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足部功能的恢復。

  3、活動護理:患者下地後頭兩周以室內活動,生活自理為宜;兩周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活動時,要盡量減輕足部的負重,避免長時間行走及奔跑,活動量以足部未感覺不適為宜。

  4、傷口護理:術後包扎固定和換藥很重要,故應由有經驗的醫生復診、換藥。隨時觀察腳趾末端皮膚的顏色、溫度及感覺,若出現局部溫度過低、皮膚顏色發紫或紫紅、刺激皮膚無感覺等異常現象,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5、穿鞋護理:截骨愈合後,應穿較寬松的鞋,避免穿過窄或鞋跟過高的鞋。

  6、出院護理:出院早期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復查,以了解術後恢復情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