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以持續性、漸進性足跟底痛為主要表現。以單側發病多見,少數為雙側。病初多為隱痛,行走或站立久時發病,休息後可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出現休息痛和夜間痛,嚴重者行走困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生活。
跟痛症只是一個總稱,其病因、病理、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確認跟痛症首先必須排除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骺炎、骨結核、骨腫瘤等跟骨疾病,其一般特點是患者多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較多,體型多比較肥胖,多無明顯外傷史等。病因學可能有多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跟骨骨刺。骨刺即退變性骨贅,多在跟骨的跖側負重面跟骨結節附近,x線片上多呈鳥嘴樣外觀。跟骨骨贅形成後,可對鄰近的局部軟組織造成壓迫及磨損,刺激周圍神經末梢,導致疼痛。局部多可找到明顯的壓痛點。(2)跖腱膜炎。跖腱膜是足底的重要結構,對維持正常足弓有重要意義。跖腱膜也是生物力學負荷比較大的組織結構。跖筋膜起自跟骨結節內側淺層,正常步態行走,跖筋膜受到2種牽伸力量,使之異常緊張:①體重下壓,縱弓下沉,跖筋膜被牽伸,跖筋膜附著點承受相當大力量。②跖趾天節在行走時的背伸動作。牽抻跖筋膜,長期積累性持續牽拉,特別是在肥胖、運動勞損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無菌性慢性炎症損傷,輕微撕裂,致滑囊炎或纖維組織炎,造成疼痛。跖腱膜的跟骨附著點處常為明顯的壓痛點。(3)足底滑囊炎。跖腱膜止點處可形成滑囊,長期的力學負荷也會逐漸導致滑囊炎,無菌性炎症的產生而誘發跟痛,這種情況下跟部壓痛點主要在跟骨跖側。(3)足底脂肪墊炎。足跟底部有厚厚的脂肪墊,對足跟底部有緩沖震蕩等保護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的力學負荷也會逐漸導致脂肪墊的退變,無菌性炎症的產生而誘發跟痛。這種情況下足跟部壓痛點主要在跟骨跖側。(4)跟骨高壓症。一般認為跟骨內靜脈淤滯是引起跟骨高壓的主要原因。跟骨內高壓可能是跟骨內靜脈回流障礙而淤血、缺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間質水腫造成的。跟骨內高壓所致的跟痛症,患者跟骨多無固定的壓痛點,疼痛及壓痛可比較廣泛,定位困難,疼痛症狀可在抬高患肢後有不同程度的緩解。X線片示跟骨一般無明顯突出的骨贅。但並不局限診斷跟痛症必須符合兩個前提:一是病因為勞損或退變所致,二是以長期慢性足跟部疼痛為主症。
多數患者可通過休息、使用防護鞋墊、理療、消炎鎮痛類藥物及局部封閉等方法使症狀緩解,但有部分患者經上述治療後效果差,症狀反復,症狀無緩解甚至不斷加重,嚴重影響了日常工作生活,需考慮手術治療。
在手術治療跟痛症時,對跟骨骨贅我們要求盡最徹底切除,並行跟骨鑽孔減壓,切斷內側1/4跖腱膜,既消除了病因又保持了跖腱膜的相對完整,臨床效果比較滿意。
隨著關節鏡微創技術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采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跟痛症,逐步為廣大患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