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骨質疏松骨折後的手術療法

骨質疏松骨折後的手術療法

  針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特點,結合各醫療機構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治療方法。但手術治療時應基本原則:

  (1選擇創傷小、出血少;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的手術方式

  (2手術目的不是為術後評分,而是應盡最大可能恢復其傷前的應用功能

  (3盡量減少或避開全麻插管

  (4術中不要過分追求解剖復位,術後加強護理、盡早翻身、坐起或離床活動,以減少或防止術後並發症

  (5)術後應重視對骨質疏松的治療

  骨質疏松骨折最常部位為脊柱椎體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腕部骨折(Colls、Barton等),由於其各自所承擔的功能不同處理方式亦不相同。

  脊柱椎體骨折

  脊柱椎體骨折是骨質疏松患者最常見的骨折,其主要特點是自發性椎體骨折或輕微外力作用下的骨折,骨折多表現一個或多個椎體的壓縮;患者多表現為腰背部疼痛且無明顯神經根受壓體征,拍片檢查時發現椎體存在凹陷性或楔形骨折;骨折好發於胸腰段,胸椎多於腰椎,可引起駝背畸形。

骨質疏松骨折後的手術療法

  經皮椎體成型術

  所謂椎體成型是指在脆性骨折的椎體內注入骨水泥。此方法首先由法國醫生用於治療椎體其它疾患,1995年後逐漸用於椎體脆性骨折的治療並取得了一定效果。椎體成型術的主要優點是:能較好地緩解骨痛,增加椎體強度,增強脊柱的穩定性[3]。缺點:需要一定設備和操作技術;操作過程中有骨水泥外溢的可能。但其創傷小、手術風險較低,是治療脊柱骨質疏松骨折的較好選擇。

  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此類手術創傷較大,重度骨質疏松者固定強度較差,不太適合體弱多病的高齡患者。若要使用則建議選擇钛類內固定材料,其術後不影響核磁共振檢查。

  髋部骨折:髋部骨折主要為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骨質疏松骨折中最嚴重,處理最困難的損傷。

  股骨頸骨折:按照患者年齡,骨折、骨質疏松程度,並存病情況及家庭經濟狀況等,合理選擇一種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不是一件易事。

  空心釘內固定術

  表現為穩定的股骨頸骨折(如GardenⅠ、Ⅱ型骨折),其骨折愈合率高、愈合後的股骨頭壞死率低,不主張一期行工關節置換術。空心釘內固定具有創傷小、出血少、不輸血,手術安全性高等優點,是治療穩定型(GardenⅠ、Ⅱ型)股骨頸骨折較為理想的手術方式。

  技術操作要點:平臥位,患肢牽引到一定張力後同時內收內旋患肢。正側位C臂機證實位置良好,於股骨頭頸內平行打入三枚空心螺釘(最好钛釘),下位螺釘盡量靠近股骨矩,三釘最好成順或倒品字型分布。

  雖然表現為不穩定型股骨頸骨折(如GardenⅢ、Ⅳ型骨折),但患者體弱多病不能耐受更大手術時,亦可考慮行空心釘內固定術。此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患者早日翻身、坐起,減少臥床所帶來的並發症,出院後能盡早坐輪椅外出曬太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