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關的研究也只是根據患者年齡進行分組,並沒有考慮到患者的活動水平。Nelson教授認為患者腕關節活動水平或許可以有效評估老年人桡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後對患者手腕部功能的影響,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JOT雜志上。
研究納入2004年1月到2012年12月間在該院治療(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桡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60歲),共108例。根據老年人活動水平評分將患者分為高活動量組和低活動量組。當影像學上患者和健側相比,背傾≥20°、尺偏≥15°、尺骨變異≥4mm或腕關節間隙或者台階樣移位≥4mm定義為桡骨遠端畸形愈合。
患者上肢的功能障礙情況根據QuickDASH評分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法)評估疼痛/功能,腕關節功能則通過客觀測量腕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強度評估。
所有患者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後至少隨訪1年。高活動量組中,發生桡骨遠端畸形愈合的患者的QuickDASH評分、VAS評估以及腕關節活動范圍及肌肉強度與對線良好的患者無明顯差異,但前者的VAS疼痛評分要更高。研究還發現,手術治療老年人桡骨遠端骨折並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後,並且還會影響到患者手部抓握力量,並發症的發生率也較高(26%比7%)。
即使對於高活動量的老年患者,桡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與對線良好愈合後的手腕部功能無明顯差別。雖然早期手術治療有助於早期的腕關節功能鍛煉和改善手腕部外觀,但對患者預後無明顯影響,甚至還會增加並發症發生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臨床醫生應慎重選擇手術治療老年人桡骨遠端骨折。
老年患者的腕關節周圍骨折治療永遠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現在臨床治療的趨勢是即便骨折復位還不錯的病例也都選擇了開放手術。支持手術治療的醫生一個最大的理由是解剖復位腕關節後能獲得更好的功能。但事實上,良好的解剖復位和良好的功能預後是不是真的可以劃上等號,至少在腕關節周圍骨折這裡答案是否定的。
骨科醫生總是過多關注片子復位是否滿意,因為這個是我們看得到的,但是對桡骨遠端骨折的患者功能愈合更多是我們看不到的。單純拼骨折塊,追求骨折復位的滿意,這個是木匠的活而不是醫生。
桡骨遠端復位到什麼程度是滿意的,理論上是解剖復位,但是相信很多醫生都有過復位不滿意的病例,但是如果術後進行長時間的隨訪,很多復位不滿意的病人臨床功能並不差,而很多復位滿意的病人,臨床功能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
以BO治療原則作為骨折固定的核心原則在桡骨遠端骨折固定中也應該得到體現。在我看來,桡骨遠端骨折的軟組織保護應該放到和骨折固定相同的高度,大范圍剝離軟組織進行桡骨骨折的完美固定不見得效果真的好。追求完美固定所造成的軟組織創傷,肌腱損傷,術後粘連等都會給術後腕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臨床上我們見到過骨折畸形愈合很嚴重,但是腕關節功能並不差的患者,這就是軟組織保護的好處。當然,更多的是骨折畸形愈合,伴有腕關節功能障礙的患者,這個也是我一直主張對桡骨遠端骨折復位不滿意的患者進行功能固定的理由。軟組織保護,骨折的固定,在這兩個之間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