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運動鍛煉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過量過激運動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五十歲的黃阿姨就是因為打羽毛球時腳“崴”了一下,覺得疼得不厲害,也能正常走路,就自己貼膏藥,直到整個腳腫得像饅頭一樣,腳趾都出現了烏黑色才到醫院檢查,拍片顯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專家提醒,老人因為身體靈活性差,加上不少中老年人有骨質疏松症,很容易造成骨折,一旦出現如饅頭發酵似的紅腫時,應警惕骨折,及時就醫,反之骨折移位,導致疼痛、殘疾等後遺症。
誤區1 劇痛、不能走路才是骨折
有的骨折之所以沒有出現劇烈疼痛,能勉強走路,主要是由於負重骨頭沒有損傷,不特意去壓它,不會出現鑽心的疼,因此容易忽視,所幸治療沒拖太久,還沒有造成錯位等其他後果,因此在治療上,主要采用醫院自制藥劑“活血散”外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同時注意腳趾不能負重,最好六周內不要下床。
不少市民也會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腳部紅腫就是崴了一下,不值得擔心。據杭主任介紹,扭傷和骨折都會出現紅腫,但是程度不一樣,如普通扭傷,往往只是毛細血管破裂,紅腫程度不大,而骨折則紅腫程度遠大於扭傷,通常會表現為如饅頭發酵般的紅腫。還有不少市民認為骨頭斷了才是骨折,有些斷裂往往表面看不出有異樣,走路也能勉強,但是錯過最佳治療期,最終使骨折處慢慢分開,甚至造成完全錯位,結果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甚至造成終身殘廢。
誤區2 跌倒扭傷趕緊熱敷 按摩
在扭傷、滑倒後,很多市民第一時間往往會自行采取如塗紅花油、熱敷、揉捏等手段進行活血化瘀,事實上,這會加劇皮下毛細管出血,腫痛更厲害。
在發生急性損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減少負重,24小時內用冷水沖洗或冰塊冷敷受傷部位進行止血,及時就醫,切勿自塗藥油,不恰當的揉按,容易造成骨折移位、局部受傷神經紅腫更厲害,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誤區3 年輕人周末“暴練”補運動
運動其實也和穿衣服一樣,不能過大和過小,適合自己的最重要。對於長期不運動的年輕人來說,運動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把身體活動開,避免發生扭傷等,其次要控制好運動的量和強度,每個人的體質、體能各有差異,但是無論運動量多大,過後只要睡一覺就能及時恢復體能、不覺得累,說明基本上是適量的。運動完以後要休息一下,大汗淋漓後馬上洗澡,易患感冒。因為運動後大量排汗,毛細孔張開,這時洗澡或外出,寒氣易侵入體內。中醫有雲:“避風如避劍。”正確做法是,運動後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略微休息後,再洗澡或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