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頸椎病患者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長時間低頭讓不少二三十歲的白領陷入頸部酸痛、僵硬,活動范圍受限等痛苦之中。對此,專家特別提醒,為預防頸椎病發生,上班族應避免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堅持做頸部功能活動鍛煉。此外,睡眠枕頭不宜過高。
別小看它,嚴重時可致癱瘓
已過不惑之年的王女士,因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導致頸肩部活動受限多年,並伴有疼痛感,經多次治療後,頸肩部疼痛症狀有所緩解,但頸部活動受限沒有改善。經檢查發現,她的頸4左側觸及結節壓痛,向頭部放射。
除了中老年人,一些年輕的大學生和步入職場不久的上班族也因長時間低頭而遭遇頸椎病突襲。上班時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忙工作,同時,還是個手機控,電梯裡、馬路邊、甚至上樓時都是手機不離手,近一段時間來,二十多歲的小李出現頸部疼痛,活動受限。
專家提醒,不少患者認為勁椎病是常見病,沒什麼大不了,甚至有了症狀也疏於有效防控,這是大錯特錯的。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脊髓、血管或其它相關組織,並引起頭暈、頸肩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的常見病,嚴重者能出現癱瘓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誤區:常對電腦不是最傷頸椎的
頸椎病在職場人士中高發,使得很多人認為電腦屏幕是頸椎的第一大殺手。對此,專家稱這也是認識誤區。他解釋說,在日常諸多姿勢中,低頭比面對電腦更傷害頸椎,在同等的時間條件下,“低頭族”患上頸椎病的可能性更高。
最新研究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美國《國際外科技術》雜志近日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稱,如今,人們使用手機上網、查郵件和發短信已經司空見慣,每天頸項部保持這種不自然姿勢至少2至4小時。保持身體直立或中立位置時,普通成年人頸項部承受的腦袋重量平均為10至12磅(約合4.5至5.4公斤)。但頭部傾斜15度時,就會導致脊柱壓力增加27磅(約合12.2公斤);頭部傾斜30度相當於給脊柱增加40磅(約合18.1公斤)的壓力;頭部傾斜45度,脊柱壓力會增加49磅(約合22.2公斤);頭部彎曲60度以獲得最佳自拍角度的時候,頸椎承受的壓力就會達到60磅(約合27.2公斤),相當於一個7歲兒童的體重。
專家解釋說,低頭玩手機會以不同角度彎曲頸椎,使頸椎失去自然彎曲度,導致頸椎壓力顯著增大。這些壓力容易導致頸椎組織過早磨損、撕裂、退化變性,大大增加患病幾率。
早期頸椎病以保守治療為主
頸椎病的類型、病變程度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早期頸椎病以保守治療為主,其基本原理包括放松肌肉、適度糾正不良曲度、改善循環、促進水腫及炎症性物質吸收、營養神經等。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有明顯脊髓及神經壓迫症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專家表示,確診半年內給予手術治療的效果最佳,如果一味拖延手術,產生脊髓變性,脊髓功能沒辦法恢復,術後症狀也得不到改善。這個道理就像地震時肢體不能承受長期重物壓迫一樣,脊髓是嬌嫩的神經組織,不能承受長期的壓迫。
保守治療是手術治療的基礎和補充,貫穿整個治療過程。選擇手術不代表放棄保守治療。然而,一些醫療機構和醫療產品正是迎合患者懼怕手術的心理,過分誇大某種非手術治療方法的療效,結果延誤了手術時機,導致神經受壓時間過長,病變發展成不可逆性損害階段。
保守治療的局限在於其可以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減輕症狀,但不會從根本上解除神經壓迫。“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對於那些手術指征明確的患者而言,直接、徹底、有效的減壓顯然是最合理的治療方式。
專家提醒,頸椎病治療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進行選擇。一種治療方法有時是有利的,有時卻是有害的,短期用是利大於弊,長期用則弊大於利。由於患者醫學知識相對缺乏,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求醫不如求己”的盲目治療往往加重病情。
比如,頸椎病人經常佩戴的頸托可以使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肌肉得到放松,改善局部肌肉酸脹痛等症狀。但如果頸托佩戴過久,頸部的肌肉一直得不到充分運動,可能逐漸出現廢用性萎縮,難以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反而會加重症狀。再比如,推拿和按摩對頸肩部局部肌肉疲勞、酸痛症狀的改善有積極意義。但對於已經存在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表現的患者,反復、高強度推拿的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由此導致癱瘓的病例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