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王大爺晚飯後在家看電視,這時忽然聽到有人叫門,王大爺轉頭讓老伴開門時,突然感到頭暈、惡心,嘔吐後昏倒在沙發上。經醫院檢查診斷為頸椎病引起的中風症狀。那麼,頸椎病為什麼也能引起“中風”呢?頸椎病可以引起中風是由於頸椎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點所決定的。
正常情況下,通過頸椎的活動而發生頭位變化,這種變化活動,因有富有彈性的椎間盤和韌帶支持,使椎體不會出現前後錯位等狀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頸部肌肉和韌帶的勞損、退化,固定關節的力量和功能減弱,在低頭或仰頭時,頸部關節失穩、擺動和錯位,必然會刺激在頸椎橫突孔中穿行的椎動脈,使之痙攣、收縮或扭曲變形,並進一步造成腦部供血不足。
另外,由於椎間盤的纖維附著在椎體邊緣,錯位引起纖維環反復牽拉,刺激錐體邊緣,而發生椎體增生,從而壓迫椎體動脈,引起椎體動脈狹窄或痙攣,同樣會造成腦供血不足。臨床上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耳鳴、行走不穩、視物模糊等症狀。
頸椎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又多伴有動脈硬化,這樣腦血流量會進一步減少,流速減慢,更易形成血栓而發生中風。
所以,中老年頸椎病患者應積極預防中風。除用相應的藥物預防和治療外,頭部轉動要緩慢,枕頭宜低且不宜過硬,以減少增生的錐體對椎動脈的壓迫,盡量避免中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