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類風濕關節炎為何重女輕男

類風濕關節炎為何重女輕男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個關節出現慢性、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0.32%-0.36%。以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對稱性、慢性、進行性多關節滑膜炎症。該病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都有。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颞颌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障礙。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髒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髒、肺、腎髒、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診斷該病應當由專業的風濕科醫師根據檢查結果和結合臨床分析後得出。生化檢查項目有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角蛋白抗體、抗核周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物理檢查有X線攝片、CT、核磁共振等。

  “不死的癌症”有了克星

  患者一旦經過風濕科醫生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有必要進行科學正規且積極有效的治療。要防止關節遭受破壞、保護關節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時機非常重要,早期積極、合理使用抗風濕藥物治療是減少致殘的關鍵。

  過去民間有一種說法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症”,但是近十幾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已經有了很大進展。並研發出了一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有效藥物。經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緩解病情藥”聯合使用兩年以上的,大多數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所以說類風濕性關節炎采取早期、正規的治療,是能避免關節破壞、畸形。服藥期間應注意監測藥物的副作用。治療中也可以采用中醫中藥促進症狀的改善。

類風濕關節炎為何“重女輕男”

  中醫對類風濕病有特色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的“痺病”范疇。中藥可以參與免疫調整,可以緩解症狀,中醫通常根據辨證治療,給予服用相應的中藥。中醫一般分為四種征候,即濕熱阻絡征候,寒濕阻絡征候、淤血阻絡征候、肝腎不足和氣血虧虛征候。濕熱阻絡征候常見於疾病的早期和活動期,以關節發紅、發熱、腫脹、疼痛,體溫升高,舌紅苔黃為特點。

  基本治法是祛邪活絡,緩急止痛,重在祛風、除濕、清熱、活血、通絡、止痛。在外治方法中,采用中藥熏洗療法,借助藥力和熱力,通過皮膚、粘膜作用於機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方面,配合中藥熏洗,局部取穴與循經取穴相結合,可行氣活血通經。綜上所述,中藥熏洗配合針灸治療膝關節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復發率較低,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較好的方法之一。

  患者適當鍛煉不可少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保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隨季節變化調整穿著,飲食上忌食生冷發物,適當進行鍛煉,注意保護關節,保持情緒樂觀開朗、保證良好的睡眠對疾病的恢復也很重要。

  康復治療方面,急性期後或全身症狀不明顯時,可以開始床上運動並逐步下床活動;活動要注意循序漸進,強度不要過大,活動方式采取主動與被動活動相結合;日常生活的訓練包括手指的抓、捏、握等練習,直到病人能耐受為止;緩解期可以參加游泳、騎車、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還可以在康復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物理治療。

  患者該如何心理調適

  許多患者因關節疼痛、害怕殘疾,或已經面對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等關系改變、社交娛樂活動的停止等諸多因素,不可避免的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精神壓力。他們渴望治療,卻又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或對藥物實際作用效果信心不足,這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一些類風關患者容易產生抑郁或焦慮的情緒。而長期的情緒緊張、焦慮、抑郁等又可加重人體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紊亂,促進關節炎的發生與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故而患者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培養積極的心態,應該多和家人、醫生進行情感交流。作為家屬,要給予患者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給予關心和照顧,多陪伴患者,認真傾聽,包容患者。同時要提醒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定期到風濕免疫專科復診。

  風濕疾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療效的。它需要患者、醫師、家屬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接受正規醫院風濕科的治療、定期復診、按照醫囑定期服藥,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溝通,接受並給予家人關懷,享受家庭溫情,是幫助穩定病情的幾大要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