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定期查骨量 防治骨質疏松

定期查骨量 防治骨質疏松

  60歲的何媽媽從湖南益陽來廣州帶孫子,每天做做家務,煮煮飯,倒也自在,只不過一直沒太習慣廣州的生活,除了家附近的小公園偶爾去溜達一下,也沒有什麼別的活動。本來一向干農活的她屬於身強體健的那類,與骨質疏松搭不上邊。前幾天,她在給孫子扣扣子時,一顆扣子掉了下來,正好滾進了床底。何媽媽見床也不是很重,仗著自己常年干農活的好身手,准備直接把床抬起來。不料,剛一用力,床歪了一下,何媽媽身子也跟著一斜,腰上頓時傳來一陣鑽心的疼,一時間怎麼也使不上力,剛准備放手,就“叭”的一聲結結實實坐在了地上。這一坐直接把何媽媽“坐”進了醫院。

  運動減少,骨質流失嚴重

  經檢查,何媽媽的腰椎體發生了壓縮性骨折,如果不立刻進行手術,還有可能影響脊柱,引發其他的病變。孫小平介紹說,何媽媽這種壓縮性骨折,是五六十歲老人常見的疾病,年齡愈大骨質疏松的幾率越高。雖然何媽媽身體基礎比較好,常年從事農業活動,但是近兩年來都沒有什麼比較積極的體育鍛煉,平日運動也很少,骨質流失嚴重,很容易發生骨折。加之她原來的腰椎就有過陳舊的壓縮性骨折,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所以這次必須進行手術固定。而一般的輕微的骨折,是沒有必要進行大手術,只需臥床靜養就可以了。

  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骨質疏松

定期查骨量 防治骨質疏松 

 

  骨折發生的比率來看,男女的比率是大致相等的,但是女性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女性在進入絕經期後,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骨組織的合成代謝能力減弱。實際上,女性的鈣質丟失從40歲左右就開始了,更年期和絕經期後,骨質喪失速度加快,表現為股骨頸、股骨、胫腓骨、髋骨等容易骨折,身高變短,甚至駝背彎腰等;且女性由於生育的原因,也會丟失一部分鈣質,導致骨質疏松概率加大。

  補鈣吸收率低,日常鍛煉才是正道

  目前,中老年人都普遍注重鈣質的補充,市場上的補鈣產品也是琳琅滿目,每天幾片鈣片,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呢?孫小平介紹說,實際上,人體食用的鈣質,吸收利用率並不高,嬰幼兒時期是最高的,也只有80%左右,中年人的吸收率大概在40%左右,而老年人由於消化能力的減弱和代謝的原因,實際吸收利用率只有20%到30%左右。因此,要注意藥補、食補和體育鍛煉相結合,才是補鈣的正確方法。孫主任提醒老年朋友:老年人由於骨質流失,一直以來都是壓縮性骨折高發人群,不要輕易搬抬重物。在做日常家務時,更要注意量力而為。

  ■特別提醒

  骨密度測量(骨量定量檢查)

  骨密度測量依據建議將髋部骨密度測量作為基本測量手段,腰椎作為參考。在臨床上使用T值作為診斷標准。2001年NIH專家會議強調:應將骨密度和骨折危險因素結合考慮。

  骨密度測量技術雙能X線吸收法(DXA或DEXA),其輻射量為胸片的1/10。單能X線吸收法(SXA)和外周骨雙能X線吸收法(pDXA或pDEXA),只需測量前臂骨,指骨及跟骨的骨密度。X線成像吸收法(RA)與SXA有同樣的准確性和精確性。定量CT(QCT)可以和DXA方法測量的脊椎骨的值互相轉換。

  定量超聲可用來評價跟骨、胫骨、髌骨等相對表淺的骨,無輻射。采用不同儀器測量的結果無可比性。骨密度測量仍然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包括不能反映骨轉換、骨結構、骨的機械特性和抗骨折能力,無法排除種族、地區、體重、骨質增生的影響和干擾,價格昂貴等。

  運動處方

  1、處於骨量增長期30歲以前人群的運動處方:頻率每周5~7天,每次30~180分鐘,如各種球類運動、跳舞、體操等。

  2、處於峰值骨量期30~45歲人群的運動處方:頻率每周5~7天,每次30~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慢跑為例,8公裡以內每日一次。可參加一些與年輕人一樣的體力活動。

  3、處於骨量丟失期人群的運動處方:頻率每周5~7天,每次30~60分鐘。強度因人而異,心率在100~130次/分。加強腰部肌肉鍛煉,多做髋膝關節內收、外展、屈伸練習,如健身操、太極拳、跳舞、扭秧歌、慢跑、散步等。

  4、病理狀態下的體療康復運動:應在醫生和健身專家指導下進行。可低強度慢走,心率在100次/分以下,每天1~2次。

  解釋:什麼叫中等強度運動?

  美國提出的中強度體力活動的推薦熱能消耗數值為150kca/d,主要指快走(每小時6.5公裡)這種最常用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我們推薦的中等強度運動自我評價的簡易方法是以心率和主觀疲勞感為標准。即心率要達到最大心率的60%~80%,即主觀感覺稍疲勞,10分鐘後可以恢復的運動狀態。推薦的運動試驗方案可用來測最大心率,包括12分鐘行走,6分鐘跑及12分鐘跑適合於評估正常人群運動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測試方案來評測最大心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