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足部腫痛當心痛風

足部腫痛當心痛風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95%%發生於中老年男性,女性多在絕經期後發病,且症狀較輕。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所致,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型。前者25%%有家族史,為常染色體顯性潰傳;後者可繼發腎病、血液病內分泌病、鉛中毒、高血壓等。以上疾病可導致腎功能減退,使尿素代謝的廢物尿酸排洩減少,堆積於血,若形成尿酸鹽結晶蓄集於體內,便會引起病變,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節和腎結石等。

  痛風性關節炎起病急,勞累、飲食不當、受寒、感染等是主要的誘發因素。患者發病時常為一側關節脹痛,以足部第一跖趾關節多見,其次為踝肘、腕等處關節,皮膚表面紅腫、發熱、感覺過敏,伴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痛風多在夜間反復發作,數年後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僵硬。皮下常可見粟粒或黃豆大堅硬的結節,又稱痛風石。也常伴有腎結石。

足部腫痛當心痛風

  預防痛風首先要控制飲食,不要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髒、沙丁魚、小魚干、帶魚等;少吃瘦肉、魚湯、香菇、及豆制品等;多食牛奶、雞蛋、鴨蛋、牛羊肉、蔬菜、水果等食物;避免煙酒,多飲水;適當鍛煉,控制體重;定期到醫院化驗血、尿,使尿酸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

  治療痛風的藥物有:秋水仙鹼,適於急性發作期;別嘌呤醇,可抑制尿酸形成;阿托品,可緩解疼痛症狀並促進尿酸排洩;碳酸氫鈉或鹼性合劑,可鹼化尿液。

  皮膚紅腫、發熱,一般無需特殊處理,痛風控制後會自然消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