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它的強身健體效果較全面,可鍛煉心髒增加機體攝氧量,防止骨骼肌肉退化和骨質疏松,並能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正因為有如此強大的功效,近年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跑步這項運動中來,當中得了“跑步病”的人也不少。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錯誤跑步姿勢,看看你中槍沒?
1、重心前傾
跑步時習慣含胸弓背,人體重心前傾,就會加大腰椎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腰椎勞損。此外,跑步落地時的震蕩下落帶給人腳掌的沖擊力差不多是體重的5倍,重心前傾會給腿部和腳部關節帶來更大的沖擊力,久而久之便會出現不適。因此,在跑步的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養成收腹挺胸、收緊腰背部肌肉的習慣。
2、左右搖擺
有些青少年愛好者在跑步時喜歡身體左右搖晃,覺得這樣跑起來帶勁,就像騎自行車的搖車動作一樣,但是這樣不僅會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而且會破壞跑步的直線性,影響速度和效果。
3、左右擺臂
左右擺臂會造成重心左右擺動,對膝關節產生不利的影響。切記跑步時要前後擺臂。兩臂擺動是提高跑速的重要能源之一,有力擺臂能夠調節和帶動兩腿交換頻率,從而起到加速的目的。
4、擺臂無力
如果後擺不夠,人體就無法從中獲取足夠向前的動力。其次擺動無力會導致手臂放松,形成直臂擺動,造成擺動周期長,同時會使身體重心降低,影響兩腿前擺用力和交換頻率。
5、內外八字
跑步時內八字或外八字,會使得膝蓋和腳尖不能保持在同一個方向上,這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長期這樣容易造成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
6.步幅過大
很多人跑步時喜歡增加步幅來提高鍛煉效果,但增大步幅勢必造成騰空時間長、重心起伏大、落地力量重,這樣對人體的震動就會增大。在跑步機上鍛煉時更要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速度,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步幅和步頻,可能會增大運動風險的幾率。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小步快跑”才是正確的選擇。
7.前腳掌先著地或整個腳同時著地(給初學者的建議)
前腳掌與後腳跟哪一個先著地一直是跑者之間存在爭議的話題。如果還沒有做針對腳踝、小腿附近小肌群的訓練,就采用前腳掌先著地,會對小腿前部的胫骨及膝關節造成損傷,還會強烈刺激小腿肌肉,造成小腿的變粗。建議盡量是用腳跟先著地,然後由腳跟滾動到腳掌,這樣可以減少跑步對於踝關節的壓力,避免受傷。
當然,跑步時間過長也會出問題
在跑步運動中同樣要講究方式合理,一旦過度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每日運動過多或強度過大,都可能導致一些積累性勞損發生,甚至不但達不到健康初衷反而招致運動疾病早至,下面就幾種在跑步中常見可能發生的損傷做簡單介紹。
髂胫束綜合症:髂胫束是包繞大腿外側的深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外側緣,包裹闊筋膜張肌並與之緊密結合不分離,下部的縱行纖維明顯增厚呈扁帶狀,後緣於臀大肌肌腱相延續,下端附著於胫腓骨和膝關節囊。髂胫束綜合症是指在跑步中骼胫束在膝關節一側運動並和大腿骨相互摩擦導致摩擦性疼痛,最初發生在開始跑的1~2公裡,表現為鈍性疼痛,並且跑步過程中一直持續疼痛感,停止跑步後疼痛感很快消失,到後期則會出現劇烈疼痛防礙跑步,並在起伏不平路面奔跑或下坡跑時疼痛加劇,嚴重者上下樓梯都可能引起疼痛。
腓腸肌撕裂:腓腸肌是小腿後面淺層大塊肌肉,俗稱“小腿肚子”,肌下端形成堅韌跟踺連結跟骨,腓腸肌對人的直立和行走起著重要作用。腓腸肌痙攣(小腿抽筋兒)和腓腸肌撕裂是常見跑步運動損傷,下肢爆發式用力蹬跳、准備活動不充分令小腿肌肉欠缺柔軟度不能滿足運動時伸展動作及長時期肌肉過度疲勞(中長跑)都是受傷誘因,輕者僅感小腿腫脹,觸碰疼痛,嚴重者小腿會發生劇烈疼痛,並且不能走路和拒按,疼痛部位常在小腿中段肌腹與肌腱交接處,部分患者會在受傷瞬間會突然有撕裂感覺,或聽到“噼啪”聲和類似被物體擲到的感覺,同時小腿酸軟無力。
髌股關節疼痛綜合症:由於膝關節在跑步中頻繁屈伸,大腿肌肉和髌骨關節面長期受大力撞擊,膝關節軟組織過於緊張、股四頭肌腱發生勞損,髌股壓力逐漸增大,關節軟骨表層下出現變異,導致膝關節輕微不適和發炎,以膝蓋酸軟無力伴滑膜炎疼痛和積液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會自覺膝蓋骨後面隱隱作痛,膝關節大幅度屈曲及進行重復屈曲或伸展運動時痛楚便會加劇,部分患者在運動時膝關節會發出磨擦聲,嚴重者出現假交鎖或打軟腿現象。
踝關節失穩和損傷:踝扭傷(崴腳)在跑步中常見,在一般人群中發生率為30%,運動員中發生率為40%,受傷機制是扭轉外力造成踝關節跖屈位內外翻,嚴重時導致周圍韌帶撕裂,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和急性期瘀斑,大多踝關節扭傷後導致韌帶關節囊損傷,其中距腓前韌帶損傷(ATFL)占65%以上,距腓前韌帶損傷+跟腓韌帶損傷(ATFL+CFL)占45%以上,損傷韌帶及軟組織血腫機化會形成粘連和疤痕組織,疤痕組織嵌入關節間隙引發腫痛和活動受限,病程日久由於踝關節反復活動,疤痕組織增生肥厚,與關節內軟骨發生摩擦撞擊,可造成軟骨不同程度損傷發生踝關節炎。多數患者踝關節扭傷後由於沒有早期重視並采用相應諸如制動、冷敷、理療等治療,導致症狀遷延不愈,再次出現反復關節扭傷,致使關節內外的力學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關節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症狀。
發生上述情況該如何應對?
1、即刻停止運動並冰敷(冰水混合物),72小時內不自行按摩揉搓和熱敷以免加重腫痛
2、暫停運動3周,減少負重,最大限度避免日後反復損傷影響運動和日常生活的可能,膝踝關節要佩戴護具制動。
3、針對關節肌肉鍛煉,最需要使大腿強壯,首要練習大腿正前方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其功能是使膝關節伸直,也可以屈髋關節,以維持人體直立姿勢,股四頭肌收縮時拉動膝上肌腱並使膝伸直,人就是主要用這塊肌肉來行走和奔跑。可進行股四頭肌非負重直腿抬高訓練:患者仰臥,膝關節盡量伸直,大腿前方股四頭肌收縮,盡量背伸踝關節, 緩慢抬起整個下肢離床面約15厘米, 保持5秒鐘後緩慢直腿放下,10次一組,每天100~200次,左右腿可交替練習。
4、受傷72小時後可進行按摩、康復訓練、消炎鎮痛藥物治療及理療。
5、嚴重疼痛者需要盡早到專科醫院檢查診斷,采取對症治療,不要因為忽視而延誤治療康復的最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