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畢竟是女性的最愛,穿上之後,站姿、走姿均極富魅力,袅娜與韻致應運而生,尤其白領女性,高跟鞋是交際場合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曾拍攝了一部名為《高跟鞋》的電影。因此,放棄高跟鞋,對女性來說不現實更不可能。
那麼,在這種復雜的情緒下,未發育完全的女孩子和成年女性,應該怎麼穿高跟鞋?高跟鞋多高就科學呢?省中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李建偉給出相關說法。
一、外傷導致腳踝疼痛,高跟鞋不是禍首
對於這個新聞案例,和各種各樣“誹謗”高跟鞋的傳言,山西中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李建偉並不認同,“其實,高跟鞋沒那麼大罪過,這跟人體骨骼外傷、遺傳等因素有很大關系,而高跟鞋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28歲的白領阿梅十七八歲開始穿高跟鞋。上中學時,她是學校的文藝積極分子,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高跟鞋成為必備。“那時,因為表演需要,和高跟鞋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次,跳舞扭傷了腳踝,由於恢復得不錯,幾乎沒留下病根。跳舞時,也感覺不出疼痛。參加工作後,從事的是對外接待工作,形象禮儀極為重要,高跟鞋又成為工作鞋,只要在辦公室就得穿。”阿梅說,之所以對高跟鞋情有獨鐘,不僅因為高跟鞋可以增加身高,彌補自己身材嬌小的不足,還因為一旦穿上高跟鞋,身體重心後移,腿部相應挺直,臀部收縮翹起,胸部挺拔,整個人就有了氣場。但看了這則新聞,心裡也慌慌地,想到自己近年來腳踝有時就會疼一會兒、膝關節好像隱隱作痛、腰背不舒服……阿梅嚇得都想和領導提出調整崗位的要求,“畢竟,這樣的職業病,單位才不管呢!”
李建偉說,女孩子十六七歲時骨骼發育趨於完全,適當穿高跟鞋還是可以的。如果小時候,腳踝受過外傷,那麼長大後,過度穿高跟鞋,就會誘發腳踝舊病。而腳踝、膝關節、髋骨、腰椎、頸椎等這些骨骼都是相關聯的,一處痛,就會處處感覺不適。
英國醫學專家對此也做過一項調查,在患踝、膝關節炎的女性中有55.2%的人穿高跟鞋,而在健康女性中有67.1%的人穿高跟鞋。專家說,受過創傷的關節、過度抽煙和體重超標等因素才是引發關節疾病的罪魁禍首。在這種情況下,把引發關節疾病的誘因歸咎於高跟鞋是不盡合理的。
二、高跟鞋,7厘米是健康標准
正常情況下,穿多高的鞋子適合大部分人呢?李建偉建議,高跟鞋的“健康標准”是在7厘米以下,如果超過7厘米就成了雙腳的“刑具”。
美國專家就高跟鞋對膝關節的影響做過研究。研究對象為20位健康女性,平均年齡34.9歲,平均身高1.62米,平均體重59.1公斤。每位受試者選擇一雙高跟鞋,鞋跟高度高於7厘米。分別測量赤腳、穿高跟鞋行走時雙側膝關節的扭力,其數值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結果表明,穿高跟鞋對膝關節的扭力比赤腳行走高30%。如果將鞋跟的高度降低些,膝關節的扭力也減少一些。高度降到7厘米,扭力消失最大。因此,對於普通人來說,低於7厘米的鞋跟相對比較安全。
李建偉說,為減少長期穿高跟鞋對腳部的傷害,可在腳前掌或腳跟等受壓處做個軟鞋墊,減少腳底所承受的壓力。鞋跟也不宜太小,否則難以穩定地支撐體重且容易崴腳。鞋頭要寬松些,讓腳掌及腳趾多點空間。另外,穿高跟鞋走路時,姿勢要正確,腳尖往前伸直,臀部夾緊,上半身挺直。這樣可以避免壓力分布不均,從而改善腿部、足部浮腫的現象,促進血液循環。
李建偉說,穿高跟鞋要注意場合,平時擠車或遇到不平整的馬路時,不穿或不走。也不宜疾走快跑,更不能上山爬坡。避免總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防止腳部同一處經常受到擠壓。此外,穿高跟鞋要注意休息,白領們不妨在辦公室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與高跟鞋交替著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