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脊柱的微創概念也已經存在近50年了。1963年美國報道了第一例應用木瓜蛋白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例,這就是脊柱微創手術的開始。
應用木瓜蛋白酶進行的溶核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原理是:用一根細針插入病變的椎間盤,注射木瓜蛋白酶使椎間盤內的髓核組織液化,封閉的椎間盤因此內形成負壓,進而把突出的椎間盤“吸”回來。換句話說,溶核術並非直接的把突出的椎間盤“溶掉”,而是通過在椎間盤內形成的負壓間接的讓突出的椎間盤回復到椎間隙內。因此這就需要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椎間盤外表面的纖維環沒有破裂,這樣才能保證能在椎間隙內形成負壓。所以,脫出的椎間盤(外層纖維環已經破裂了)就不適合進行溶核術了。很多病人都把溶核術理解成注射藥物後把突出的椎間盤消化掉,要知道,突出的椎間盤和周圍的神經是緊挨著的,如果這個藥物能把椎間盤溶解掉,難道不能把神經也溶解掉嗎?所以,這種治療方式的最大問題就是,萬一藥物漏到椎管裡面就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這種損傷是化學性的損傷,是很難補救的。正因為這個副作用的發生率相當高,199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勒令停止了這種藥物的生產和應用。雖然這種治療方式失敗了,但卻掀開了脊柱微創時代的新篇章。
隨後發展的射頻消融和近年在國內一些醫院開展的臭氧椎間盤消融手術采用的都是上述的原理,也就是間接減壓的原理。條件是椎間盤突出的不大,外層纖維環沒有破裂。沒有椎管狹窄等等。也就是說,這類治療方式僅僅適合一些早期的、輕微的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據目前的專業文獻以及會議結果看,它們的治療效果一般。分析原因可能與沒有嚴格掌握適應症有關,許多不該做的病人做了,結果效果不好。我知道許多有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渴望不做手術,或者做個小手術就能緩解症狀,但切忌有病亂投醫,我們收治了許多病人做了溶核術後非但沒有治好,反而加重,甚至出現椎間隙感染的。
第二類微創手術就是椎間盤鏡。它是在輔助光源、放大鏡或顯微鏡或電視輔助系統的幫助下,通過一個細小的通道進行操作進行椎間盤切除的。這種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護了椎旁肌肉組織,皮膚切口小,因此手術損傷小,術後恢復快。適合突出的椎間盤或椎管狹窄較為限局的病人。這種手術方式存在的問題是,手術是通過非常細小的管道操作進行的,手術視野較小,較差,電視輔助系統是二維圖像,而非立體圖像也給手術造成一定難度,手術器械很長,操作有一定困難,因此,這類手術必須經由非常有經驗,專門從事椎間盤鏡的醫生操作。否則,術中損傷神經,切除不徹底等並發症會更多。由於這類手術的適應症較窄,手術操作需要特殊學習訓練,所以,目前大醫院的知名脊柱外科專家使用這類手術方式的屈指可數。同時,這類手術很多情況可以通過單純開窗椎間盤切除來完成。創傷也不是很大。
第三類微創手術是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和經皮通道操作技術。這類手術也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椎旁肌的剝離,從而減小了手術創傷。同時,其應用的范圍較為廣泛。可以治療巨大的腰椎間盤突出或脫出,腰椎管狹窄,脊柱側彎畸形,脊柱腫瘤,結核等等。由於采用了比較先進的經皮通道技術,手術視野比椎間盤鏡開闊,可以應用常規手術器械,相對而言,醫生容易操作掌握。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系統是在術中透視的引導下操作完成,創傷小,精度高。因此,這類手術是國內外比較主流的微創手術方式。問題是,經皮螺釘固定的操作需要反復透視,對醫生和病人難免增加放射線照射。其中,對醫生的傷害更大。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用這種方式治療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和脊柱轉移癌病例,病人術後普遍的反應是,疼痛小,術後引流少,下地活動早,出院早。
總的說來,微創手術是一大類手術方式,是一種手術技術。病人合適哪一種手術方式,最主要的是看疾病需要那種方式解決,其次是主診的醫生熟悉哪種手術方式。應該說,傳統的手術方式是經過幾十年驗證的,效果最確切的方法。微創手術方式是近年來新開展的技術,新的技術畢竟有其局限性,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