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預防保健 >> 預防骨頭“松”人過中年應定期檢查

預防骨頭“松”人過中年應定期檢查

   冬日裡由於不慎滑倒摔傷而引起的骨折有很多。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但或許有些人不知道,老年人的這種骨折看似是意外,實際上卻極有可能是由骨質疏松所致。而且這種骨折的“意外”,完全有可能避免。專家表示,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症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老化,它既非致命性疾病又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事實遠比大家所想的要嚴重。

    據統計,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松性骨折。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達1/3。發生髋部骨折後的1年內,死於各種合並症者達20%,而存活人群中約有50%會致殘,不僅生活無法自理,而且生活質量顯著下降。   預防骨頭“松”人過中年應定期檢查     人過中年應定期檢查     很多老年人以為骨質疏松和白頭發、老花眼一樣,是不可避免的“老年病”。專家強調,這是一個認識誤區。只要做到“早預防、早檢測、早治療”9字口訣,就能減少骨質疏松症所帶來的危害。通常,骨質密度在30到35歲左右時達到骨峰值,之後便會因鈣質流失而開始下降,尤其以女性的下降速度更為明顯。因此建議,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適時檢測骨密度,絕經後的婦女更應該重視此項檢查。     骨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質量的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松程度。骨密度高低可作為預測骨折幾率的重要依據。若不及時干預,極易出現病理性骨折或在微細碰撞時發生骨折。     此外,中年女性和絕經後婦女、老年男性、兒童以及缺少運動、長期飲酒和喜好飲用碳酸飲料的人,均易受到骨質疏松症的襲擾。     及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專家指出,一旦確診存在骨質疏松症,一定要及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主要是緩解疼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發生率。否則,一旦發生骨質疏松骨折,不僅患者骨折愈合過程緩慢,易發生延遲愈合或不愈合,而且會增大再骨折風險,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專家指出,預防骨折的措施主要是積極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在日常生活中,對老年人要加強防摔、防碰、防跌倒措施;提倡合理營養和膳食,攝入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並減少鹽的攝入;保持健康的體重,戒除煙、酒嗜好;及時治療影響老年人視力的疾病,如白內障;正確使用鎮靜劑;已有骨質密度明顯下降的老年人,及時應用藥物干預;老年人要預防跌倒,室內要光線充足,地面要整潔干爽,切勿堆放雜物。浴室及廁所,宜安裝牢固的扶手及防滑墊,切勿舉高取物,常用物品,應放近腰部位置的高度,要收好過長的電線,以免絆倒。     老年人補鈣就能預防骨質疏松?太天真     不少中老年人將補鈣作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但由於不得要領,補鈣後對骨質疏松仍未能有效控制,重要的原因在於人們對補鈣的認識存在誤區:   預防骨頭“松”人過中年應定期檢查     誤區一:補鈣就能預防骨質疏松。單純補鈣可以部分延緩骨質的流失,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骨質疏松的問題。因為多補鈣未必能使鈣有效地被人體吸收。長期單純地補鈣可能導致便秘,對於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來說,還會出現腎結石。影響鈣代謝的主要激素有甲狀旁腺素、維生素D和降鈣素,中年婦女因為更年期或缺乏戶外運動,都會使雌激素濃度下降,維生素D合成減少,腎、小腸對鈣的重吸收減少。不良飲食習慣,如多喝可樂,吃肉類等含磷高於鈣的食物,嗜煙、酗酒,都會導致骨鈣流失。     誤區二:血鈣低就是缺鈣。一些人認為,化驗單上血鈣低就應補鈣。這種概念是錯誤的,因為人體中99%的鈣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血鈣只是滿足生理需要,維持動態平衡的一小部分,血鈣水平受到機體各種激素的調解,基本保持正常水平。所以,血鈣正常與否,並不說明是否缺鈣。衡量體內是否缺鈣,應做骨密度檢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