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患有關節疾病的患者近4000萬,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醫療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國人工關節置換量預計將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遞增。”世界骨科聯盟新任主席、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巖16日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四屆骨科學術會議“北京峰會”上說。
在“北京峰會”上,來自政府、相關產業的代表以及醫療保健方面的專家共同探討了如何通過有效的公共政策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提供高質量的骨科護理。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940萬50歲以上的骨質疏松患者,造成每年68.7萬髋部骨折。預計到2020年,該症狀產生的相關醫療費用將超過125億美元,到2050年可能會增長20倍。
王巖指出,我國目前絕大部分的高端骨科器械都是進口的,價格昂貴,這也是一部分患者的治療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我國應加強自主研發,打造自己的醫療器械產業鏈。”與此同時,加強醫生的技術培訓,降低浪費和成本,提高效率,滿足患者需求。
另據介紹,為規范人工髋、膝關節置換技術的臨床應用,衛生部分別組織制定了《人工髋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版)》和《人工膝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年版)》,這將有助於提高我國骨科整體的醫療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