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家中發生骨折後,如何實施正確的處置呢?以下結合骨科臨床,根據老人家中常見骨折部位為大家進行一下簡要介紹.
1、腰椎骨折
最好三人同時都蹲在傷者的一側,一人托頸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協同運動,將患者仰臥位放在硬板床或者擔架上,腰部用衣褥墊起。運送醫院途中應2~4人抬,用硬夾板,身體兩側用枕頭、衣物等塞緊,固定脊柱為正立位。禁止一人抱起,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損傷。
簡單骨折用多層干淨布、毛巾或無菌紗布蓋住,並加壓包扎。多發性骨折用寬布或寬膠圍繞胸腔半徑固定住即可。
2、頸椎骨折

用衣物、枕頭放在頭頸兩側,使固定不亂動。然後後送醫院就診。
3、大腿骨折
自腋窩到腳跟用一塊長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健肢移向傷肢並列,夾板加襯墊後。
注意事項:
①固定應包括上下關節,以達到制動的目的。
②有骨突起部分應用棉花、軟布墊起,不要使木板與骨突起部直接接觸,防止壓迫成傷。
③閉合性骨折有畸形時,應將其拉直,同時固定。
④開放性骨折時只用淨水沖洗傷口,不要把外露骨頭復位,只需止血包扎固定即可。
⑤固定肢體的指(趾)頭應暴露在外,以便觀察血循環情況。
4、前臂單純骨折
肘關節屈曲90°,五指伸張,拇指對向傷者鼻子的位置。從手腕至肘部長度的3~4塊木板、硬紙板。上臂骨折兩塊夾板(或木板)分別在上肢內外兩側,加上襯墊(棉花、衣、布)等後,用三角巾(或布條、繩子)綁好固定。
5、小腿骨折
在骨折處上下兩端,膝下和大腿中部分用布帶纏緊,在外側打結,腳部用“8”字形繃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