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原來老年人的頸椎病,正逐漸趨向低齡化。其中,40歲以下的白領人士占頸椎病發病人數的50%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頸椎病成了30-40歲女白領名副其實的職業病。
白領每天一般要在辦公室工作7-8小時,而且大多數時間是坐在辦公桌前度過的。他們坐著時習慣於駝著背、彎著腰,加上長時間低頭伏案,或抬頭對著電腦,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也使頸部肌肉韌帶長期處於牽拉勞損狀態,最終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病通常有幾種典型症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
1、心絞痛: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和肩頸部,但多為發作性,口服硝酸甘油片等能緩解,病人有冠心病史,一般不難鑒別。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這種疼痛和麻木沿著受累神經根的走行和支配區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稱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發作性、也可以呈持續性。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頸部活動、咳嗽、噴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狀的加重。
3、神經痛性肌萎縮:神經根型頸椎病容易引起嚴重的疼痛,肩部肌肉無力和萎縮。但感覺障礙較輕,症狀常能較快緩解,且一般不累及頸部。
4、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征:如果患者是年齡較輕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臂叢下干受壓的症狀,如上肢內側麻木,小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因鎖骨下動脈常同時受壓,故患肢蒼白、發涼,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
1、記憶力減退,血供不足所引起發生率有一半。經治療,特別是手術治療,一般在手術剛結束就可有明顯的減輕。
2、偏頭痛。差不多有百分之七十的椎動脈型頸椎病都會發生偏頭痛。最為常在的是頸部突然旋轉時,頭疼就隨著出現。而且還是以太陽穴處為明顯。經常最為表現為跳痛或刺痛。
3、迷路症狀,這是內耳受侵犯的反應。主要是耳鳴,以及聽力減退等。而且椎動脈型頸椎病大多數都有此現象。由於椎動脈血流受阻分支內耳動脈血供不足。
脊髓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
下肢症狀下肢症狀出現早,而且較重,主要表現為緩慢進行性的雙下肢麻木、發冷、疼痛、僵硬發抖、行走不穩、步態笨拙及無力等。經常打軟腿,易絆倒,有的患者有行走踩棉花感、頭重腳輕,步履蹒跚;嚴重者下肢痙攣、行路困難、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上肢症狀出現較晚,某些較輕的或較早期的病人可能沒有上肢症狀,或症狀被病人忽視。症狀多為雙側上肢的感覺運動障礙,如:麻木、酸脹、燒灼感、疼痛發抖、無力以及活動不靈活等;甚至不能用手執筆、握筷子、端碗、系扣子等雙手的精細動作。上肢的疼痛及麻木可發生在一個或多個手指,手的桡側(拇指側)或尺側(小指側)的幾個手指,也有在肩部、上臂和前臂者,也可有沿神經走行方向放射的。
軀干症狀胸腹部麻木、疼痛、身上如有緊帶子捆綁的感覺(專業術語叫做“束帶感”),以致感到胸悶憋氣不適。膀胱、直腸括約肌障礙也較常見,表現為尿急,一有想排尿的感覺時便急不可耐,有時排尿控制不好,甚至可以尿褲子。排尿無力、尿不盡感以及便秘等,嚴重者小便潴留或小便失禁。部分男性病人還可以有性功能障礙。
預防頸椎病的幾個好方法
1、左右擺頭。站在地上或坐在凳子上,挺胸收腹,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向左肩倒,後再向右擺,盡量向右肩靠,左右擺動各20次。此項運動是以頸椎的縱軸作水平扭轉以加大頸椎的轉動,加強椎體的靈活性,減輕神經壓迫症狀,促進頸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肌肉緊張。如果頭在左右水平方向轉動受限,可多做此項練習。
2、頭部上下運動。頭慢慢後仰向上看,然後慢慢低頭向下看,都稍停一會兒。盡量做到最大程度,上下共做20~30次。此項運動是增加頸椎向前後彎曲度的運動。經常練習能加大各椎體間的間隙和拉長頸椎前後僵硬的肌肉。多做此練習對治療頸椎病所引起的手臂麻木,或因“落枕”引起的肩部不適有良效。
3、低頭仰頭。坐在凳子上,挺起胸部、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後向後仰,臉朝天上停留3秒鐘,然後再低頭,如此反復20次。
4、回頭望月。頭頸先是向左後上方伸展至極限位,好像回頭看月亮一樣,然後盡力向這個方向牽拉,保持3~5秒鐘,還原。再向反方向做1次。
5、前伸探海。頭頸先向左前下方探伸,眼睛看著前下方的地面,利用頭部的自然下垂、下颌的向前探伸,盡力向此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然後再向反方向做。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