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一種足部畸形的疾病,典型的臨床症狀是腳前部和腳後跟向外撇、足弓降低或消失、腳底平整,走路時腳部可出現疼痛。扁平足根據不同的標准有很多分類,如可分為柔性扁平足和僵硬性扁平足、病理性扁平足和生理性扁平足、先天性扁平足和後天性扁平足等類別。
【外側柱延長術】
外側柱延長術也是一種跟骨截骨術,手術時將部分跟骨表面的關節軟骨截掉,然後再在髂骨上取10~15毫米的骨頭並將其固定在外側柱而使得外側柱延長。外側柱延長術可以改善腳前部和腳後跟向外撇的畸形改變,同時可以恢復內側足弓的高度,保護腳底韌帶在負重時免受損傷。
【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
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是將外翻的腳後跟在跟骨後部截骨並移至小腿負重軸下面融合固定。手術時在腳後跟的外下方、跟骨結節的外側,以垂直於腳底面四十五度的方向將跟骨結節部截下,然後用兩枚螺紋釘將截下的跟骨結節,在垂直於截骨平面稍偏向外側的方向固定到跟骨上。注意螺紋釘的釘頭不能穿透跟骨的前後關節面及距下關節。
這種手術可以矯正腳後跟向外撇的畸形,從而減輕了因腳後跟外撇而給跟腱造成的壓力,可明顯減輕臨床症狀。調查發現,跟骨內側移位截骨術再加上趾長屈肌腱轉移術合並治療的扁平足患者,治療二十個月後大多數患者的疼痛消失,X線片上也顯示足弓的高度了明顯改善。
【關節融合術】
關節融合術是治療扁平足畸形的主要術式,尤其是肥胖患者效果比較好。手術後27個月時,X光片顯示扁平足畸形矯正的效果很好,疼痛等症狀也消失了。
【趾長屈肌腱轉移術】
扁平足畸形伴有胫後肌腱功能障礙的患者,因為胫後肌腱常存在無法修補的裂縫、腱鞘瘢痕,即使直接修復了肌腱,功能仍然不好,這種情況可以將其他部位的肌腱轉移過來以替代功能障礙且無法修復的胫後肌腱。
常用來轉移的是趾長屈肌腱,手術時將趾長屈肌腱在合適的地方剪斷,然後將一端縫在另外一條名為拇長屈肌腱的肌腱上,再在舟骨結節上鑽一個垂直的小孔,另一端就從足底穿過這個小孔並縫到趾長屈肌腱自身上或縫到舟骨結節四周的軟組織上。注意固定時趾長屈肌腱必需保持足夠的張力,否則效果就不好。
這種手術雖然不能改變足底扁平的畸形,但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並增強足部內翻的肌力。隨訪也發現手術後疼痛症狀明顯的患者,雖然扁平足畸形沒有得到矯正,但疼痛有了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