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機制:
①跟腱是人體最堅強、肥大的肌腱,長約15.0cm,起自小腿中1/3,止於跟骨結節中點。跟腱自上而下逐漸變窄增厚,在跟骨結節上方2~6cm為最窄。止點位於皮下,止點上方跟腱前、後面各有一滑囊襯墊。②跟腱周圍無腱鞘,僅有疏松網狀組織(腱周組織),腱周組織連接肌腱及其周圍筋膜。其內的血管供給跟腱營養,跟腱背側有7~8層潤滑層,每層間有獨自營養血管,層與層之間有血管通行;踝關節活動時,層與層之間可有活動。③跟腱營養動脈分布顯示,下段區域相對血供較少。跟腱中的血管數隨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跟腱的血供來自兩個主要的動脈源,即胫動脈源與腓動脈源。胫動脈發出跟腱內側動脈深、淺支和跟腱動脈深縱支。前者從內側滋養跟腱,自上至下營養內側跟腱;後者貫穿跟腱全長,為跟腱最重要的營養動脈。腓動脈分出跟腱外上、外下動脈,從外側營養跟腱。上述動脈在跟腱外膜、內膜形成動脈網。stein等通過放射性核素掃描也證實,跟腱止點2~6cm的節段血管顯影較少。
跟腱受損傷後引起局部營養不良、發生變性,為跟腱斷裂創造了條件,跟腱長期慢性牽拉勞損,產生跟腱炎、腱周炎,跟腱組織變脆,腱周炎影響跟腱微循環,影響跟腱血供。有些患者在完全斷裂前就存在腱束散在的不全離斷,遇突然暴力,跟腱解剖學連續性完全中斷,即發生閉合性跟腱斷裂。
二、診斷:
1.臨床表現:①有明確的銳器或鈍器的直接切割或打擊史或跑跳等劇烈運動後發病。②跟腱部腫脹、疼痛,足跖屈無力,不能站立行走。③查體:可觸及跟腱的連續性中斷及凹陷,趾屈力量明顯減弱,提踵試驗陽性,Thopmson征陽性。④X線檢查可見局部軟組織腫脹。MRI可見跟腱連續性中斷。
2.根據患者病史、症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跟腱斷裂診斷一般並不困難,但是容易被年輕醫生忽視而漏診。漏診的原因有:①對開放性損傷只認為是皮膚軟組織裂傷,不做詳細檢查;②跟腱斷裂後,足跖屈活動不完全消失,因為胫後肌、腓骨長短肌、屈趾肌仍可做屈踝、趾活動;③跟腱斷裂後,部分患者仍能站立跛行。因此臨床工作中,應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以免漏診。
3.傷後1周內,最多不超過10天,手術切開時見跟腱纖維呈亮白色,韌性好,無水腫或水腫程度很輕,縫合時組織對縫線的把持力很好;傷後10~20天腱周組織腫脹,肉芽瘢痕脆性大,跟腱纖維組織變脆,對縫線把持力弱,縫合的牢固程度降底;傷後20天以後的跟腱纖維腫脹消退,瘢痕略有老化,對縫線的把持力增強,縫合時手感好。所以我們建議跟腱損傷的分界線定為傷後10天為急性損傷;10~20天為亞急性損傷;20天後為陳舊性損傷。
三、治療:
⒈跟腱斷裂是骨科常見的創傷,跟腱的部分斷裂經非手術治療基本都能愈合,而完全性跟腱多需要手術修復。非手術治療即將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新鮮跟腱斷裂,斷端不齊多呈馬尾狀,近端回縮斷端缺損大約3cm,可以使用端端縫合Bunnell法、端端改良Kellssler縫合法加細絲線間斷腱束縫合法;而跟腱斷裂超過3周,近端回縮缺陷處為瘢痕連接,跟腱延長無張力,跟腱短縮往往不能端端縫合。AbrahamV-Y縫合適應於亞急性損傷、斷端變性壞死不重、跟腱短縮≤6cm陳舊性斷裂;對跟腱短縮≥6cm的陳舊性斷裂可采用Lindholm法、WhiteKrynick法、Rugg和Bogoe法、翻轉腓腸肌腱瓣加固法、單純跖肌加固、利用腓骨長肌以及人工材料修復、闊筋膜移植等方法。
有V-Y短縮術、翻轉1~2條腓腸肌腱瓣加固縫合術、跖肌腱加固術、腓骨短肌腱加固術、屈趾長肌腱加固術、筋膜條加固術、腓腸肌的肌、腱聯合瓣加固術、杜邦滌綸片加固術、碳纖維條加固術、蛋白多糖線加固術、聚乙烯網加固術等。
患者俯臥位,局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跟腱內側切口,後內側縱行切開10-15cm長,切口距跟腱1cm,即切口遠離中心防止鞋摩擦跟腱造成跟腱局部刺激症狀。皮膚切開直達皮膚、皮下、深筋膜,保護深筋膜與皮下組織相連,也就是說不做皮下組織游離,保護腱周組織充分顯露斷裂的跟腱。對於新鮮跟腱斷裂我們建議行端端改良Kessler縫合法加細絲線間斷腱束縫合法。跟腱短縮≤6cm陳舊性斷裂采用AbrahamV-Y縫合(跟腱短縮≥6cm的陳舊性斷裂采用Lindholm法修復,可以用跖肌腱或腓骨長短肌肌腱加強修復。交通事故傷所致的跟腱損傷常伴有跟骨及皮膚的缺損,通過皮膚局部松動減張縫合/游離皮片移植難成功,目前多采用①帶肌蒂的肌腱轉位修復跟腱缺損;②帶血管蒂組織瓣轉位修復跟腱缺損;③吻合血管的復合組織瓣游離移植修復跟腱缺損;④跟腱替代物修復跟腱缺損。
⒉Ander-Lindhorm標准判定療效:踝關節活動范圍正常:背屈20°~跖屈45°;背屈稍受限:背屈10°~跖屈45°;無跟腱與皮膚粘連。
⒊並發症:包括再斷裂、切口感染、跟腱粘連、切口愈合不良等。
手術並發症的發生與斷裂部位、類型及腱周軟組織損傷程度有關,正確的手術操作和規范的康復訓練可降低其發生率。①跟腱斷裂應在腫脹出現前手術,否則應待腫脹消退、皮膚皺褶出現後手術,以免發生切口感染、皮膚壞死及跟腱與皮膚粘連。②跟腱內側縱切口可避免外側切口帶來的小腿後皮神經損傷,降低正後方直切口較高的皮膚壞死和切口感染率;③應銳性切開至深筋膜(腱外膜),避免鈍性剝離造成的皮下營養血管網破壞和脂肪液化,從而減少切口皮膚壞死、感染和和粘連;保護腱周組織,避免破壞其從腹側進入跟腱的血管束;④修復後跟腱應有足夠強度且張力不可過大,以免阻斷斷端血供,影響愈合;⑤鎖邊縫合使線結包埋於斷端,腱外膜間斷縫合使線結位於皮下組織中,可減少線結刺激。⑥術後石膏托固定於屈膝、跖屈位減輕吻合處張力。
四、激素應用引發跟腱自發性斷裂應該引起重視
局部應用激素後,導致跟腱周圍小血管炎症損害,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觸發血管內凝血,影響跟腱周圍血運,引起跟腱退行性病變,脆性增加,彈性減弱,承受的負荷降低。因此局部應用激素後,肌腱負荷受損,很容易出現跟腱斷裂;對於跟腱周圍炎症,一般物理治療能夠解決的問題盡量不用浸入新性治療(局部封閉),即使痛點封閉也應該嚴格掌握適應症及藥物的濃度,治療後避免負重活動。對其手術處理應該特別小心,否則容易出現皮膚切口問題,跟腱外露,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