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關於頸椎病 >> 頸椎病的類型和防治

頸椎病的類型和防治

  頸椎病是一種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脊髓、血管等而引起的綜合征。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見於從事寫作、打字、繪畫、縫紉等低頭伏案工作者。其主要表現為,頸部僵硬不適,並可伴有頭、頸、肩部疼痛及上臂部放射狀疼痛,嚴重者可出現步態不穩、行走困難等。根據其病變的部位和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神經根型:其發病率最高,占頸椎病人的半數以上。病變部位位於頸椎後外側,因脊神經根受壓迫而疼痛,若病變在上部頸椎則疼痛可向頭枕部放射,若病變在下部頸椎則可產生手臂、手指麻木或上肢放射樣疼痛。治療可采用頸牽療法,即選擇恰當的位置、合適的重量(以患者感到輕松舒適為宜)進行牽引,以使椎間隙增寬。同時,可配合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也可配合理療。

  交感神經型:可與神經根型頸椎病並存。因分布在脊神經根、脊膜上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可引起眼球震顫、眼睑無力、眼窩脹痛、經常流淚、視力模糊,耳鳴、耳聾,頭暈、頭痛(偏頭痛),頸枕部疼痛,心動過速或心跳緩慢,也可出現心前區疼痛,肢體冰涼並伴有麻木感。治療可服用益氣養血、舒筋通絡的中藥,或消炎痛、芬必得等西藥,也可配合理療。

  椎動脈型:病變部位位於椎體側方橫突孔附近,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腦供血不足。常見的症狀為眩暈、頭昏,發作時感到自身似在搖晃、移動,也可有視物旋轉感。治療可服用養血通絡的中藥,也可服用擴張腦血管的藥物,或配合理療。

頸椎病的類型和防治

  脊髓型:病變部位位於椎體後緣中央部,向後壓迫脊髓,引起運動神經的功能障礙,從而出現肢體無力、手足不靈活、步態不穩等症狀,嚴重者可有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對症狀明顯且反復發作者,應進行手術治療。

  食管型:病變部位位於頸椎椎體前緣,壓迫食管後壁,引起吞咽梗阻感。X線攝片檢查可見椎體前緣骨質增生明顯,鋇餐側位攝片可見食道後壁有波浪形壓跡。此型頸椎病臨床上較少見,可采用理療。

  混合型:即患有上述兩種以上類型的頸椎病。

  頸椎病的常見病因之一,是頭頸部長期處於不良的體位,如在屈頸伏案工作學習時,椎間盤內所承受的壓力增高,加之扭轉、側屈使椎間盤所負載的壓力更高,往往造成頸椎病變的發生和加重。因此,頸椎病的預防,重在自我調理。

         第一,長期伏案工作者頭頸應適度後仰,並間歇抬頭遠眺,使頸椎恢復前凸的生理體位,以減輕和防止頸椎病的發生。第二,選擇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枕頭,夜間睡眠時應將枕頭置於脖子的下方,用以襯托頸曲,使頸椎處於前凸的正常生理弧度狀態。注意不要將枕頭放於後枕部,因為抬高頭部可使頸部肌肉緊張,頸椎弧度變直。第三,天冷時要注意頸肩的保暖。因為頸肩部受寒後,局部肌肉痙攣、緊張度增高可致神經受壓,甚至造成肌肉強硬、血液循環不良,使疼痛加重。第四,頸部曾經遭受外傷者,步入中老年以後頸椎病的發生率相當高,故而年輕人要注意安全,避免頸部外傷而留下後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