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病例報道:手法治療有效緩解肩痛一例

病例報道:手法治療有效緩解肩痛一例

  來自於Keller陸軍社區醫院的物理治療師Crowell報道了一例肩關節痛的患者,經手法治療後有效,他將該患者的病例總結成文,發表在JOrthopSportsPhysTher2015年6月的期刊上。

病例報道:手法治療有效緩解肩痛一例

  病史介紹

  患者38歲,白人男性軍官,右利手,診斷為骨關節炎所致的左肩痛,由骨科醫師轉介進行物理治療。該患者定期進行運動,每周進行2至3次的全身力量訓練,每周進行3至4次的心血管訓練。力量訓練包括一系列的上肢力量練習,利用啞鈴、自身負重和懸吊訓練。

  該患者主訴肩膀的前部、側面和後部的深部痛和間歇性疼痛。應用11點數字疼痛量表進行評估,0代表無疼痛,10代表無法想象的疼痛,該患者疼痛最嚴重時自行打分為4至5分。

  當患者手觸背部或上舉過頭時、以及回到動作基線時疼痛尤為明顯,當患者在進行俯臥撐和其他上肢推舉性訓練時也會出現疼痛。一般而言,休息可以緩解該患者的肩痛。晨起時出現肩痛和僵硬,持續時間約30分鐘。疼痛會影響該患者的睡眠,但是通過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和體位變換能夠較好的控制其症狀,睡眠量較前無明顯改變。

  該患者的肩痛起自2月前,他認為肩痛的發生與他新開始的一項運動有關,該運動是利用體重懸浮訓練。他沒有明確的損傷史,肩痛隨著時間進行性加重。他否認近期出現過肩頸部的損傷。在轉介至康復科之前,在1個月前,骨科醫生對該患者進行了體格檢查,並進行了肩峰下皮質激素注射治療。注射後疼痛緩解約24小時,但長期療效有限,症狀並無好轉。

  該患者既往就存在左肩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病史,自訴15年前出現過持續肩關節脫位,之後在肩關節鏡下行Bankart修復。在過去的13年中一直沒有症狀出現,之後則出現活動後進行性肩關節疼痛。

  在此次評估的前兩年,由於在運動和日常生活活動中疼痛逐漸加重,他在肩關節鏡下進行肩峰下減壓術(未行遠端鎖骨切除)和後盂唇清創術。術後,他完成了所有的康復訓練,之後一直無症狀出現,直至近期出現疼痛。

  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包括頸椎胸椎的查體、GHJ和肩鎖關節的查體,查體根據患者的耐受性量身定制,主要反應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運動受限的范圍、相關肌肉的無力、軟組織異常和功能受限。具體內容包括主動和被動關節活動度、被動輔助運動范圍、肌力等。

  經過檢查,頸胸椎可能是造成肩關節痛的可能原因。患者證實在關節活動范圍末端施壓的話主動關節活動無顯著疼痛。頸胸椎椎體間的活動並不會誘發肩關節疼痛。

  肩胛帶的觸診結果提示在岡下肌和小圓肌區域內存在緊繃和疼痛的區域。肩鎖關節、岡上肌和岡下肌肌腱和肩峰下區域無明顯觸痛。

  在站立位對該患者的肩關節主動活動度(聯合屈曲、外展、外旋、聯合伸展、內收和內旋)進行了評定。患者無法雙手背至於雙側T3棘突水平,在左肩關節活動末端伴有疼痛。當患者手向後觸碰左側L1和右側T6時則不伴有疼痛。雙側肩胛骨的位置和肩肱節律正常。

  仰臥位穩定肩胛骨的情況下對該患者的GHJ被動關節活動度進行了評價:前屈110°、外展90°、內旋30°,在上述各個活動方向上略施壓就引起肩關節疼痛。外旋90°,中度施壓引起疼痛。

  在體格檢查之後,治療師回顧了患者的平片、核磁共振和2年前的手術記錄。平片上顯示的是肱骨頭內下方骨刺形成以及囊性變。核磁共振則證實了下盂唇撕裂、軟骨下囊腫形成和肱骨頭略向後半脫位。手術記錄則證實了影像學所見和排除了關節側的肩袖病理性變化。

  干預

  所采用的干預方式為手法治療聯合強化手法治療效果的家庭訓練。在每次治療前,治療師都會評估患者所能承受的手法的強度,然後根據結果制定總的治療量,包括關節松動技術的強度,以確保患者在很好耐受治療的同時也得到獲益。

  在4周的治療中患者共接受了5次治療,最終的隨訪在最初評估的8周之後。

  治療師所選用的手法是在GHJ處所進行的尾端滑動技術和由後向前的滑動技術。根據患者的主訴和尾端滑動技術是最初的治療選擇。該技術操作時患者處於中立位,患者能很好的耐受這項治療,也不會加重患者的症狀。而由後向前的滑動技術則能在不加重患者的症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患者的關節活動度。

  如果患者對最初的治療方案反應良好(動作的質量和數量的改善、疼痛的減輕),那麼後續可以增加治療的強度。尾端滑動可以改善肩關節後伸、內旋和內收,而由後向前的活動則可以改善肩關節的前屈、外展和外旋。

  在每次治療的間期,治療師給患者設計了家庭運動方案,與手法治療相似,家庭運動療法的目的在於改善患者的關節運動、改善聯合運動或增加患者運動的次數。在每次治療結束時,治療師都會針對患者肩關節的情況對其進行宣教。

  在治療結束後的7至9個月內,患者聯系治療師進行隨訪。在第9個月時,該患者主訴在功能性活動中疼痛略有加重,因此,在2周的時間內又進行4次強化治療。

  在入組時,該患者的肩關節疼痛和殘疾指數(SPADI)為43%,在第4周時降低至17%,在第8周時為4%。

  在第8周隨訪時,該患者在肩關節主動和被動生理活動范圍內都不伴疼痛,在肩胛骨平面和肩外旋時能對抗5級的阻力且不伴疼痛。在第6個月隨訪時,患者的SPADI為9%,患者特異性功能量表(PSFS)評分為9.0。

  在治療後1年時,該患者的SPADI評分為13%,PSFS平均分為8.0。

  總結

  本文的目的在於介紹一種有效的手法治療,主要是針對GHJ骨關節炎所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的患者。在4周的治療之後,應用本文所介紹的手法,該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功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經過為期9個月的隨訪之後,證實這種手法治療的療效可以維持一年。這為臨床治療肩痛患者又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精彩推薦   前沿| 頭皮老發麻竟是頸椎病惹的禍     預防保健| 預防骨折留下後遺症     骨折| 肱骨骨折容易損傷桡神經 常見原因有哪些     腰肌勞損| 女性養生:女性經常腰疼是什麼原因引起?     病因| 腰椎滑脫的病因與分類   查看更多骨科資訊精彩內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